孟加拉能否走出農業國轉型失敗困局?
孟加拉總理哈西娜(Sheikh Hasina)在大規模示威壓力下辭職,並乘坐軍機前往位於印度的印孟邊境城市阿加爾塔拉後,陸軍參謀長烏茲扎曼(Waker-Uz-Zaman)將軍8月5日宣佈將成立臨時政府管理孟加拉。7日,孟加拉總統府宣佈回應示威學生的呼聲,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Muhammad Yunus)領導臨時政府。
孟加拉的示威遊行從7月中開始,本是為了反對政府提出的公務員配額制,即30%的職位留給孟加拉獨立戰爭「自由鬥士」後代的政策。在遊行愈演愈烈後,最高法院於7月30日宣佈政策無效,但這並沒有消除大學生和民眾的怒火。
隨着孟加拉開放網路、軍隊維持秩序、政府宣佈取消公務員配額制度,外界原以為大學生的遊行示威會逐漸平息。但是在8月4日情況突變,學生遊行示威再次進入高潮,示威人群明確要求哈西娜下台,和警察爆發嚴重衝突。根據法新社報道,衝突可能導致至少55人死亡。
這次示威遊行升級的標誌,就是孟加拉再次中斷全國移動網路服務,即使用戶登上寬帶網路,也完全禁止訪問facebook等社交媒體。不過從結果來看,效果不大,示威者依舊提前佈置聚集時間、明確口號和行動計劃,形成8月4日的抗議高潮,並從首都達卡蔓延到博格拉、帕布鈉、馬古拉等地區。
作為達卡重要產業的紡織業,有47家紡織企業發表聯合聲明,支援大學生的抗議活動。更早些時候,達卡各大學的教授、律師和部分法官也宣佈參與到示威遊行活動中。前陸軍總司令布伊延(Ikbal Karim Bhuiyan)和其他前高級將領發布聯合聲明,要求政府立即從街頭撤走武裝力量,強調人們已不再害怕犧牲生命。
更了解南亞國家內部政治鬥爭的一位尼泊爾前內政部長向筆者表示,雖然西方將哈西娜批評為獨裁者,而非通過公正選舉產生的領導人,但目前的抗議活動是否與地緣政治有關,還是個問題。最近有消息稱,哈西娜拒絕讓美國軍隊駐紮在孟加拉。這種猜測是站得住腳的,因為在大規模抗議之後,孟加拉禁止facebook、X平台、instagram和messenger等西方社交媒體。這是否意味着社媒像X平台一樣,公開主張推翻委內瑞拉政權?
一個動盪的孟加拉可能對東盟和孟加拉灣地區產生若干重要影響:它可能使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密集、年輕人失業率最高的國家走向崩潰;使得東盟解決緬甸羅興亞人道主義危機的努力複雜化;令孟加拉一度穩定發展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遭到毀滅性打擊,並加劇印度脆弱的東北部地區的混亂,阻礙印度本土及其東北部幾個內陸邦的貿易往來與地區治理。
失敗的工業化轉型
近1億8000萬的孟加拉人口密度是印度的三倍,經濟主要以農業和少數低附加值紡織、拆船業等為主,對有限社會資源的競爭極為激烈。這不只是孟加拉一個國家的問題,像印度、巴基斯坦、埃及、尼日利亞等國,基本上都差不多。人口爆炸、失業率激增、製造業萎靡、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導致底層人民怨氣不斷攀升,上層又找不到解決辦法,只能無限制拖延矛盾,直到有一天,因為某一事件引起全國的騷亂和變局。
核心的原因就是:農業國向工業化轉型失敗。
只有工業化才能承載大量甚至超量的人口,一條佔地幾十平米的生產線,就能養活幾百甚至上千人。但是對農業國而言,大量人口基本就是純負擔,一畝地裏面種出來的糧食,甚至還不夠一家人吃。
在《橫渡孟加拉灣:自然的暴怒和移民的財富》(印度蘇尼爾·阿姆瑞斯著,堯嘉寧譯,朱明校譯)一書中,作者這樣寫道:
數以百萬計橫渡孟加拉的男男女女創造了他們自己的歷史,但並不是他們所希望的那樣。他們的選擇受到自然、資本力量、殖民時期契約法和帝國自由貿易意識形態以及武力的制約。在這些限制下,這些小角色在現代亞洲歷史舞台上的每個小決定,都以他們看不到的方式改變了世界。
這就是落後國家必須推進工業化的意義,也是更多發達地區人民須要進一步關心和幫助貧困國家底層人民的道義上和政治上的責任。
作者:朱明,成都市復旦西部國際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