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車於澳洲大放異彩 當地消費者將成汽車市場轉變大贏家?

撰文:The Conversation
出版:更新:

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正大受歡迎。

長期以來,汽車電動化競賽幾乎成為美國汽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的代名詞,特斯拉是明顯的早期領導者。

但中國製造商比亞迪一直在縮小差距,一些預測表明,比亞迪今年的純電池電動車年銷量可能會超過特斯拉。

作者:澳洲悉尼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UTS商學院副教授Sanjoy Paul、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 University)商法學院資深講師Priyabrata Chowdhury

這對澳洲產生了影響,澳洲正成為綠色汽車的強大市場。

今年迄今為止,澳洲新純電池電動車銷量增長了 16.5%。混合動力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使用電池和傳統燃料的車輛)在同一時期表現更為強勁,成長了 114.6%。

目前在澳洲銷售電動車的 30 多個品牌中,比亞迪的產品很受歡迎。早在一月份,該公司在澳洲的月銷量首次超過特斯拉,銷量為 1,310 輛,而特斯拉則為 1,107 輛。

它並不是唯一在這裏開展業務的中國主要品牌,包括小鵬汽車、極氪和廣汽埃安在內的許多其他品牌很快也將加入。

極氪、小鵬和廣汽埃安在內的許多其他內地汽車品牌很快也將加入澳洲市場。(Reuters)

隨着新的、更實惠的電動車繼續湧入澳洲汽車市場,這裏的消費者會成為贏家嗎?

電力終於變得負擔得起

電動車,尤其是特斯拉的產品,一直無法擺脫價格過高的形象。

中國電動車品牌的最大吸引力之一是其性價比。許多曾經感到被排除在市場之外的消費者現在被新的、更實惠的產品所吸引。

例如,比亞迪廣受歡迎的 Atto 3 SUV為 44,499 澳元(約23.5萬港元)起,而特斯拉基本版 Model 3 折扣後售價為 54,900 美元(約42.9萬港元)。

中國品牌的不斷增加使澳洲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迫使主要品牌降低價格。自 4 月初以來,特斯拉已對其最受歡迎的 Model Y 版本進行了三次降價。

自由貿易優勢也提高了這裏的承受能力。與美國和歐盟不同,澳洲不會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徵收新的關稅,因為它沒有國內汽車製造業需要保護。

好到難以置信?

即將到來的廉價電動車浪潮對於澳洲消費者來說似乎是雙贏。但作為相對較新的進入者,這些品牌需要時間才能在澳洲建立品質、可用性和價值的聲譽。

消費者有理由謹慎行事。

2023年,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敦促消費者意識到購買中國製造的電動車的潛在安全風險。

Tesla 自4月初以來,已對其最受歡迎的 Model Y 版本進行了三次降價。(Reuters)

更一般地說,電動車依靠與互聯網的連接來完成一系列任務,並收集大量個人數據,包括位置、行車路線和駕駛員撥打的電話。 ASPI 警告說,如果一個人開車前往安全設施,這種個人隱私問題可能會成為國家安全風險。

還有供應鏈問題。在澳洲銷售的電動車中,約 80%(包括特斯拉車型)是在中國製造的。中國的任何干擾,無論是自然的還是地緣政治的,都可能影響澳洲和全球市場的汽車生產和供應。

雖然電動車市場價格更實惠是個好消息,但對價格不穩定的擔憂也可能讓一些客戶望而卻步。

3月份在隨後的三輪降價之前購買特斯拉 Model Y 的澳洲客戶已經錯過了近 10,000 美元的折扣。電動車價格是否會進一步下降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這可能會讓一些人望而卻步,尤其是在十多個新品牌準備進入澳洲市場的情況下。

電動車在澳洲面臨更廣泛的挑戰

儘管提供的品牌和車型數量不斷增加,但電動車在澳洲的全面採用仍面臨一些障礙。

該國仍然缺乏足夠的電動車基礎設施,例如充電設施,由於距離遙遠,這一問題更加嚴重。儘管不斷推出,但澳洲的充電基礎設施仍然稀缺。

澳洲到 2040 年需要超過 12 億澳元(約63.4億港元)的投資才能在全國各地建立 5,800 個快速充電站。(Reuters)

最近的研究發現,到 2040 年,需要超過 12 億澳元(約63.4億港元)的投資才能在澳洲各地建立 5,800 個快速充電站。

一些希望在家中安裝充電基礎設施的人面臨高昂的成本,並且由於火災風險而可能出現新的保險問題。

2022 年的一項調查發現,無論品牌和製造地點如何,澳洲用戶對電動車有幾個更廣泛的擔憂。其中,安全問題對購買意願的影響超過了價格和感知好處。

澳洲也面臨電動車技術人員嚴重短缺的問題。最近對 2,000 個電動車技術員職缺廣告進行的調查發現,只有約 40% 的職缺能夠填補。

儘管有這些擔憂,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的日益普及可能會為澳洲經濟帶來巨大的好處。這也是實現我們淨零目標的重要一步。

政府和產業應專注於透過儘早緩解這些挑戰來加快採用。

本文轉載自The Conversation,香港01獲授權編譯,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點擊閱讀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