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致命15秒 韓國史上最嚴重化工廠慘劇是如何發生?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韓國京畿道一所鋰電池工廠6月24日發火災爆炸,導致22人死亡、8人輕或重傷、1人失蹤;死者當中有19人為中國藉勞工。韓國文化放送株式會社的記者形容,事故為「韓國史上最嚴重的化學工廠慘劇」。究竟今次的可怕事故是怎樣發生的?

當地時間6月24日晚上,據參與韓國京畿道華城市AriCell電池廠火災現場救援的消防部門負責人表示,經初步調查後,工廠內起火時鋰電池冒出大量濃煙且快速燃燒。從冒出白色煙塵到劇烈燃燒,再到濃煙充滿整個作業空間,整個過程僅耗時15秒。大火最終持續燃燒了4小時40多分鐘,直到下午3時10分火勢才受到控制。

韓國大田大學消防與防災學教授金載浩(Kim Jae-ho,音譯)表示,相比電池材料和其他引起火災的物質,前者特別容易燃燒,遇到電池火災人們根本沒辦法有時間做出反應,他稱能想像人們當時因不能逃生有多麼絕望。

消防人員在火災發生20多分鐘後經已到達現場,惟由於電池不斷發生爆炸、且釋放有毒氣體而難以靠近。(Reuters)

鋰電池應用廣 3大可能性導致「熱失控」?

鋰金屬的化學特性非常活潑,使得其加工、保存、使用,對環境要求非常高,是故相關電池長期沒有得到應用。隨着20世紀末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小型化的設備日益增多且對電源提高了要求,鋰電池因而進入了大規模應用階段;而中國、日本和韓國在全球動力電池製造環節中佔據絕對優勢。目前,鋰電池普遍應用於電子消費產品中,例如手提電腦、智能手機、相機和電動汽車等。

而今次事故發生地的華城市位於首爾以南約50公里處,當地產業種類十分齊全,擁有2600多間化工產品、電器、機械、汽車配件等企業。AriCell則成立於2020年,是韓國上市公司S-Connect的控股子公司。作為一間鋰亞硫醯氯電池製造商,其一次性鋰電池產品主要用於汽車、醫療、石油和天然氣鑽井等領域。

由於起火的Aricell工廠位於一棟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三層建築內,火災發生時有逾百名工人正在工作,但多數人身處一樓,故得以逃生。但另一批人正在二樓驗收、並打包電池成品的工人,因大火蔓延太快而來不及逃生。據知,該倉庫內儲存着3.5萬個鋰電池成品。

韓國文化放送株式會社的報導稱,消防人員在火災發生20多分鐘後經已到達現場,惟由於電池不斷發生爆炸、且釋放有毒氣體而難以靠近。

根據美國國家消防協會(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 NFPA)的解釋,物理損壞、產品缺陷或電路損壞均有可能導致鋰電池發生「熱失控」的連鎖反應。當電池內部溫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時,電池材料會釋放出大量熱能。電池因溫度的迅速升高,最終會引起電池起火或爆炸。

6月24日,韓國總統尹錫悅視察Aricell鋰電池工廠致命火災的現場。(Reuters)

出生率持續下降 製造、建築業多外勞

2017年至2019年間,韓國共發生過28宗電池廠火災,更導致該國儲能市場癱瘓。蔚山國立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研究指出,除製造過程和保護措施缺陷外,這些火災事故的原因還包括豐厚的補貼激勵、監管不力、股東的不同文化背景、技術標準不一致、溝通不暢、利潤壓力等。

此次華城市AriCell電池廠事故發生後,韓國當局表示將調查工廠內滅火系統是否正常運作。京畿道知事在現場表示,將在全域範圍內啟動大規模安全檢查,以避免同類慘劇再次發生。

由於出生率持續下降,韓國政府不得不依賴鄰國充沛的勞動力資源。在過去數十年,不少中國人來到韓國尋找工作。他們和來自東南亞國家的勞工一樣往往會進入工廠,或者從事重體力要求高的製造和建築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