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與特朗普也說錯名字、忘記細節 誰的認知力更勝任美國總統?

撰文:The Conversation
出版:更新:

有報道指出拜登(Joe Biden)及特朗普(Donald Trump)這兩位候選人在講話中說錯名字、而且難以回想起自己過去經歷中的細節,有些美國人因此質疑他們是否有足夠的認知能力來勝任總統的工作。

我認為這些報道顯然是令人擔憂的。然而,單憑主流媒體中的評論來判斷候選人的認知能力是有問題的。

作者:美國克萊姆森大學(Clemson University)心理學名譽教授Leo Gugerty

我是一名研究決策和因果推斷的認知心理學家。我認為,就履行總統這樣複雜的領導工作所實際需要的認知能力對候選人的進行評估同樣重要。

研究表明,這些能力主要和以工作相關知識為基礎的決策能力有關,拜登和特朗普所犯的這類錯誤確實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但這並不意味着這兩位候選人不適合擔任職務。

直覺型決策與審慎型決策

決策有兩種類型:直覺型決策和審慎型決策。

在直覺決策中,人們能快速、輕鬆地識別複雜的情況,並根據記憶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例如,醫生了解疾病和症狀之間的因果關係,因此他們能迅速識別出病人的一系列複雜症狀,並與記憶中熟悉的疾病相匹配,然後回憶起有效的治療方法。

圖為拜登本月在白宮出席音樂節期間,周圍的人均隨着音樂節拍晃動身體,而81歲的拜登則僵硬尬笑注視舞台,直到身旁的人與其碰拳才有所反應。(Reuters)

從醫學到軍事領導力等領域的大量研究表明,一個人需要在自己的領域中經過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刻意的練習,才能積累起有效的直覺決策知識。

與直覺決策的輕鬆和快速相比,最複雜的決策——通常也是總統所面臨的那類決策——在決策過程的每個階段都需要下意識的去謹慎思考和腦力勞動。這就是審慎型決策的特徵。

例如,用審慎的方式來制定移民法案可能會從因果推理開始,以了解影響當前邊境激增的多種因素以及移民的積極和消極影響。其次,制定可能的法案可能涉及多個決策者和利益相關者群體之間的談判,他們的價值觀和目標各不相同,例如既要減少無證移民的數量,又要人道對待他們。最後,在做出選擇時需要預測目前提出的解決方案會如何影響每個目標,進行價值權衡,而且往往還需要進一步談判。

研究這些課題的心理學家一致認為,人們需要具備三種關鍵的思維傾向——被稱為「主動的開放性思維(actively open-minded thinking)」或「明智的推理(wise reasoning)」——才能有效地進行審慎型決策:

開放性思維: 保持思維開放意味着考慮與決策相關的所有選擇和目標,即使它們與自己的信念相衝突。

經過調整的置信度(Calibrated confidence): 這是以概率而非確定性來表達對特定預測或選擇信心的能力。一個人應該只有在權衡過證據的可信度、而正面證據遠遠勝於反面證據時,才有較高的把握。

團隊合作: 這包括在自己的顧問團隊內部、以及從有利益衝突的相關者那裏聽取另類意見。

2024年6月13日,在意大利舉行的七國集團(G7)峰會期間,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簽署美烏新安全協議。(Reuters)

總統需要同時運用直覺型決策和審慎型決策。利用直覺型對較小的事情做出有效決策的能力可以為集中精力處理較大的決策騰出時間。然而,決定一位總統成敗的決策極其複雜,且影響極大,例如如何處理氣候變化或國際衝突。這正是最需要審慎型決策的地方。

有效的直覺型決策和審慎型決策都依賴於豐富的工作相關知識。尤其是在審慎型決策過程中,人們會運用刻意習得的關於世界的概念性知識,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語義記憶。有關關稅、中東歷史和外交戰略等概念的知識可以讓總統們迅速掌握新的事態發展,並理解其中的細微差別。這也有助於他們完成一項重要的工作要求:向政治對手和公眾解釋他們的決策。

怎麼看待健忘和用詞不當

拜登曾因記不起自己過往的細節而受到批評。這是情節記憶(episodic memory)的錯誤,情節記憶是我們有意識地回憶個人經歷的能力。

不過,神經學家一致認為,拜登的情節記憶錯誤屬於正常的健康衰老,而個人生活細節與總統的工作並不特別相關。這是因為情節記憶與語義記憶和直覺知識大相逕庭,而後者才是良好決策的關鍵。

拜登和特朗普偶爾會把名字搞混,這也不太可能影響工作表現。相反,這只是在從語義記憶中檢索信息時出現的瞬間錯誤。當人們犯這種常見錯誤時,他們通常仍能理解混淆的名字所包含的概念,因此幫助他們處理生活和工作的語義知識仍完好無損。

日益衰老之際的複雜決策

由於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運用大量的概念來面對這個世界,因此我們的語義知識通常不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減少,至少到90歲為止都會保持下去。這些知識存儲在大腦後部區域,這些區域的隨年齡增長的退化速度相對較慢。

研究表明,由於直覺決策是通過大量練習學會的,因此年邁的專家只要不斷使用和練習自己的技能,就能在自己的領域保持高水平的表現。與語義記憶一樣,專家的直覺型決策也是由受衰老影響較小的後腦區域控制的。

6月13日,特朗普親到華府國會山與共和黨議員見會,這是2021年1月6日國會暴亂後特朗普首次到訪國會。(Reuters)

不過,年邁的專家必須比年輕的專家付出更多練習,才能保持以前的能力水平。

思維傾向受到包括教育在內的早期社會學習的影響,是審慎型決策的關鍵。因此,它們會成為習慣,成為一種穩定的特徵,能反映出人們通常如何做出決策。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開放性思維等特質並不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大幅下降,有時甚至會上升。為了研究這一點,我利用2016年英國大選研究中5700人的數據,考察在教育水平一致的情況下人們的開放程度與年齡的相關性。統計分析顯示,26至88歲的人的思想開放程度非常接近,而教育程度較高的人思想更加開放。

如何評估總統候選人?

至於2024年的總統候選人,拜登有超過44年的從政經歷,擁有豐富的政治知識和經驗,他在做出決定之前會與顧問們深入調查和討論各種觀點。

相比之下,特朗普的從政經驗要少得多。他聲稱,他可以通過「常識」在自己缺乏知識的領域做出直覺性決定,而且仍比知識淵博的專家更準確。這種說法與研究結果相矛盾,研究結果表明,只有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和知識,才能讓直覺決策一直有效。

根據我讀到的所有相關資料,我的總體看法是,兩位候選人都表現出了決策能力好和差的一面。不過,我認為拜登經常表現出良好決策所特有的審慎的傾向,而特朗普則較少表現出這種傾向。

因此,如果你想評估候選人的年齡應該如何、或者會否影響你的投票,我認為你應該忽略那些關於混淆名字和記不起過去經歷的憂慮。相反,你應該問問自己,哪位候選人具備做出複雜決定所需的關鍵認知能力。也就是說,對政治事務的了解以及決策能力,如思想開放、根據證據調整置信度,以及願意接受顧問和批評者對你的想法提出的質疑。

科學無法對個人做出確定的預測。不過,研究表明,一旦領導者具備了這些能力,只要積極加以運用,即使年事已高,這些能力通常也不會大幅下降。

本文轉載自The Conversation,香港01獲授權編譯,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點擊閱讀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