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10年米」之亂:非洲多國要求解釋、國內不信安全你推我讓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最近,泰國網上熱搜詞想必是「米」,包括十年米和典押米(mortgage rice)。事源本月初,泰國副總理兼商務部長普譚(Phumtham Wechayachai)率領官員記者一行30人前往東部素林(Surin)府,在全國人民面前展開了一場吃米騷:他宣稱所食用的是存放10年、前朝英拉內閣大米典押計畫的大米。

然而,泰國政府如今卻可能「偷雞唔到蝕拃米」,不僅面對國內質疑食用安全及猛烈抨擊的聲音,連原本打算外銷非洲的如意算盤也大受影響,多國更要求泰方解釋出售陳年米的原因。

據普譚表示,當天他吃的米已經清洗了15次,很安全、很好吃;當局還將這批十年米送進總理辦公室作為午餐,讓賽塔(Srettha Thavisin)和其團隊享用。不過,泰國人民首先疑惑的是:存放10年的舊米真的適合食用嗎?他們質疑為泰黨是在「做騷」,認為十年米可能具有致癌的黃麴毒素,或因長期儲存而受到甲基溴或其他防腐劑的化學污染。

清邁大學農業副教授Pantipa Pongpiachan表示,多次清洗並無法完全洗走米粒上的化學品或潛藏毒素,而且儲存不當及煮熟後呈褐色則表明可能存在真菌感染。食品安全專家James Marsh則指,陳年米可能含有很少甚或失去了所有的營養成分,「穀物尤其是大米的儲存期限,最長存放不應超過5年」。

泰國副總理兼商務部長普譚近期大力推銷,存放10年、前朝英拉內閣大米典押計畫的大米。(Royal Thai Government)

就此,普譚表示這批米會先交由衛生部門進行化驗,化驗結果沒問題後才出售,認為這較放在倉庫腐爛要好。他還認為,這批米只有約15,000噸,相當於15萬袋米,當局估計賣出價介乎2億到4億泰銖(約4,270萬至8,538萬港元)。這樣不但政府可以得到收益,商人也可拿回部分米倉押金,惟外銷不一定划算。

食安風險令泰國國內卻步……

隨着陳年米的爭議不斷升溫,如今要在泰國國內尋找買家似乎難若登天。國防部長蘇廷(Sutin Klungsang)曾經表示,只要證明這批米的安全性,他非常樂意買給士兵們享用,不過很快就否認此事。及後,由於泰國正和中國商談潛艇採購,方案包括以泰國農產品折算,蘇廷表示假如中方想要這批米,他可以買給他們。這多少反映食安問題使得泰國國內購買這些米的話很有機會備受質疑。

近日,有專家發表了十年米的檢驗結果,結果顯示具有黃麴毒素。但為泰黨政府卻質疑專家的樣本米從何獲取,聲稱他們會送交專業單位審查才能獲得可信結果。另外,有泰國學者以保護公眾健康為由,敦促政府放棄這批米,而且不該被用作動物飼料,比較可行的方法是用來生產酒精。

泰國國內有不少聲音質疑,存放10年的米是否還適合食用?(Getty)

政界方面,有反對黨政客宣稱十年米缺乏認證標章,意味這批米不符合國家食品標準。有網民因此嘲諷稱,應該將十年米送到國會和各級政府機關,讓議員與官員享用。針對這些質疑聲音,普譚作出強硬回應,表示考慮控告那些散播十年米虛假資訊的人,因為他們的言論傷害了泰國米的品質。

引發外交危機? 非洲多國求說法

鑑於這批米先前已流標3次,外界關注潛在買家如何覓得。據Statista數據顯示,泰國是全球第二大米出口國,出口量為820萬噸,非洲是主要買家之一。2023年,泰國米前十大非洲進口國為南非、塞內加爾、喀麥隆、莫桑比克和科特迪瓦等,總進口量為248萬噸。另外,津巴布韋、阿爾及利亞、安哥拉、貝寧和多哥也有不少的進口量。有泰國商會領袖表示,非洲國家長期購買泰國的舊米,或許能賣到南非等地。

泰國是全球第二大米出口國,而非洲是主要買家之一。(Getty)

不過,由於十年米爭議如今已在全球媒體曝光,相信外銷會變得相當困難。據知,駐曼谷的非洲外交官經已向泰國外交部表達了他們的擔憂,並要求當局解釋將10年大米出售給非洲而不是國內的計劃。泰國外交部正準備會見他們,澄清事實並回答他們的問題。普譚重申,泰國大米運往國外市場的情況將受到詳細檢查,以確保其符合外貿部的標準,並且有關部門對大米出口進行嚴格的檢查。

賣米鋪路迎英拉回歸?

從以大米換潛艇、恫嚇用司法威脅,到外銷非洲,泰國當局的立場經已非常清晰明確,就是無論如何也要賣掉這批大米。有分析認為,這背後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繼他信(Thaksin Shinawatra)之後,泰國將要再迎接前總理英拉(Yingluck Shinawatra)的回歸。

國家反貪腐委員會於2014年2月對時任總理英拉提出與大米質押計劃有關的玩忽職守指控時,親政府的紅衫軍聚集在曼谷郊區暖武里府的辦公室外以示支持。(Getty)

作為他信的妹妹,英拉在哥哥倒台流亡後接掌了其政治事業,於2011年率領為泰黨成立政府。英拉的大米補貼計劃是她競選時的基本政綱之一,在她於2011年上任後不久便啟動。該計劃旨在增加農民收入以及解決農村貧困問題,它令政府向農民支付將近兩倍於市場價的價格購買大米。但計劃最終令泰國的大米出口大受打擊,導致損失至少80億美元(約625億港元),並且令政府大量積壓賣不出去的米。

2014年,泰國國家反腐敗委員會(National Anti Corruption Commission)對大米典押計畫展開調查,以玩忽職守、造成腐敗為由彈劾英拉,而當時的陸軍總司令巴育不想再忍受他信家族掌權,故發動軍事政變並成立軍政府。泰國最高法院其後於2017年,以瀆職判處英拉五年徒刑,最終英拉因而逃往海外。

有分析認為,泰國當局高調處理陳年米,或為英拉回歸鋪路。(Getty)

當年,英拉內閣遺留下來的大米總共多達約1,800萬噸,且大多被市場認為品質低劣。軍政府上台後雖然開始不斷低價拍賣,但至今仍餘下素林府的15,000噸陳年米一直無法賣出。有分析認為,普譚這次介入高調推銷陳年米,相信是希望清光這批庫存,以便昭告泰國社會大米案已經成為過去式,為順利迎接英拉掃除一切障礙。

事實上,泰國國內已有輿論認為,前總理他信已為復出政壇做好準備。在今年2月獲得泰皇特赦後,他信便回到故鄉清邁會見緬甸反對派的民族團結政府(NUG)、民族武裝組織(EAO)等代表,希望利用他和緬甸軍政府的舊交情,推進交戰雙方的和談。另外,當他在清邁度假期間,為泰黨聯合政府的高官們絡繹不絕前來參拜,使得他信在一次晚宴上開玩笑稱:「今天可以召開內閣會議,因為座上客有18位正副部長,已達到法定開會人數。」

上月中,賽塔於潑水節更在社交平台X上發表推文,圖文並茂表示他向他信行跪拜之禮並祝願對方新年快樂。有分析認為,雖然賽塔年紀比他信小,若是一般平民按照泰國習俗行大禮並不出奇;然而,作為國家總理居然對一個假釋犯亳不避諱行禮,很難讓泰國人民心裏懷疑真正的總理究竟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