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史】你所不知道巴黎惡臭與香水盛行的關係

撰文:一物特約
出版:更新:

撰文:辜振豐

歐洲中世紀末期,瘟疫向四面八方擴散,香水便應運而生。自十四到十六世紀,歐洲總人口剩下一半,可見瘟疫的威力十分猛烈。大家為了對抗這種惡疾,乃在桌子上放置芳香性植物。平時,也會將胡椒、生薑、肉桂、麝香放入葡萄酒內,只要接觸到病患,立刻用來洗手漱口。

當時,大家相信「空氣感染論」,但只要體內吸入芳香性物質,便可以抗拒傳染病。歐洲人對於芳香劑需求甚殷,尤其是動物性的濃香粉末。不過,這些商品在中世紀叫價昂貴。尤其是,威尼斯商人從亞洲進口麝香、龍涎香、靈貓香等動物性香料,至於肉桂、安息香、白檀等芳香木,加上玫瑰、迷迭香等香花的粉末也都是熱門的舶來品。顯然,這些威尼斯商人便個個家財萬貫。

其實,瘟疫到來之前,歐洲的王公貴族早有防備措施。他們平時身上帶有一個以銀打造的球形香袋,內部裝有麝香和龍涎香。只要輕輕一搖,袋中的小孔便會漏出少許的香粉,以預防感染。在瘟疫流行時,他們更爭先恐後地購買香料香粉。

「匈牙利女王香水」(the Queen of Hungary's Water)

談起香粉香料,要回顧中世紀的香水,例如透過酒精抽取花香的浸漬法是道源於中世紀的鍊金術。1370年,匈牙利女王伊莉莎白運用一位隱士的配方,在煎鍋裡放置酒精,再浸以迷迭香,最後完成香水的調製。相傳這位年屆七十的女王,一抹上剛調成的香水,立即返老還童,鄰近的波蘭國王竟無視於年齡的差距,向她求婚。面於這種「近代香水」的誕生,後人則冠以具「匈牙利女王香水」(the Queen of Hungary's Water)的美稱。

到了十五世紀,佛羅倫斯共和國的美第奇家族更聘請多位調香師開發新香水,並從中獲取巨富。這些師傅所運用的道具是阿拉伯世界傳來的蒸餾器,調製出來的成品則包括香水和毒藥。後來嫁入法國的凱瑟琳.德.美第奇(Catherine de Médicis),不但對於藥學和醫藥頗有造詣,同時也帶了一位名叫勒內的調香師來到異地。

凱瑟琳與丈夫亨利二世感情不睦,加上兒媳婦瑪莉· 斯圖亞特更是對她冷嘲熱諷。面對新舊兩派的宗教戰爭,凱瑟琳乃借用勒內之手,調製毒藥,陷害政敵。她曾企圖毒死女兒瑪歌的丈夫亨利,但並未得逞。後來,這位女婿與瑪歌離婚,登上王位,便成為法國波旁王朝始祖亨利四世。

相傳亨利四世一直對自己身上的臭味引以為傲,不免跟瑪歌所散發的香味開始保持距離,如此一來,夫妻只好分房而睡。自亨利四世以來,歷經路易十三,以迄路易十五,整個宮廷文化可謂極盡絢爛輝煌之能事,但對於嗅覺卻格外麻痺。從上到下,大家對於四周的惡臭環境和身上的臭味一點也不在乎。

德國作家徐四金在《香水》指出,主角葛奴乙所處的十八世紀,竟然是「在城裡面到處彌漫我們現代人幾乎無法想像的臭味。路上有堆肥;後院有連騷臭;樓梯間有木頭霉味,老鼠屎味;河岸臭,教堂臭,橋下臭,王宮也臭。」當時,許多外國觀光客一到巴黎,面對這種環境,往往有嘔吐的感覺。

然而,到了十八世紀中期,新的化學知識和醫學理論相繼亮相。首先,「空氣感染說」逐漸得到認同,大家相信惡臭對身體有百害而無一利,周遭環境要是出現骯髒的身體,以及動物性香水所衍生的臭味,都應予以排除。顯然,這就是所謂的「嗅覺革命」。

當時,瘟疫在歐洲已經消失,民眾對於動物性香水的需求,並不像從前那樣急迫。這種現象也說明麝香、龍涎香正逐漸退潮。此外,思想家盧梭呼籲「回歸大自然」,加上他生平熱愛野外的花草,而這種論調得到許多民眾的認同之後,具有芳香的植物性香水乃大舉登場。

奧地利公主瑪莉.安多奈特

然而,宮廷文化也是另一股助力。1770年,奧地利公主瑪莉.安多奈特(Marie Antoinette)嫁給法國的路易十六後,在宮廷裡使用的就是「植物性香水」。回顧過去,她從小生長在講究衛生清潔的奧國宮廷,所用的香水也源自於匈牙利女王水這個系統。所以她在宮廷所提倡的香水無形中也復甦了過去凱特琳娜所孕育的香水文化。

王后歐仁妮

十九世紀中葉,路易.拿破崙娶了來自西班牙的歐仁妮。一八五二年,他發動政變之後,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改名為拿破崙三世,歐仁妮(Eugénie de Montijo)便成為王后。她平時雅好萊姆和檸檬的香味,一有空閒就到花園散散步,並觀賞溫室內部的奇花異草。當時,許多調香師開始根據她的品味,競相開發香水。例如,嬌蘭香水(Guerlain)的名作「野之香」和「花之精」便是皇后所愛用的香水。

Guerlain香水,Voilà Pourquoi J’Aimais Rosine

此後,法國香水逐漸嶄露頭角,當然三位皇后──凱特琳娜.德.美第奇、瑪莉和歐仁妮所提倡的植物性香水,功不可沒。然而,這種現象跟環境變化也脫不了關係。拿破崙三世掌權後,任命奧斯曼為塞納省省長,開始整治巴黎。經過多年的努力,奧斯曼將污濁的水溝改為乾淨的下水道,而凹凸不平的變曲小巷則改建為康莊大道,至於公園、綠地、廣場更是舉目可見。

顯然,法國中產階級的價值觀在奧斯曼的手上展露無遺。在中產階級的眼中清潔與秩序必須與自由、平等共同互通聲氣。正如同法國學者朱利安.庫塞貢在《自由、平等、清潔》一書中指出,惡臭來自身上的污垢,所以要是沒有洗淨,身體必然成為滋生病菌的溫床。此後中產階級經常洗澡的習慣則逐漸得到認同。看來,面對環境和身體,法國人展現「放逐惡臭」的過程,同時也開始喜歡芳香的植物性香水,因此兩者之間也就形成了中產階級文化的互動關係。

追溯香水的來龍去脈,則必須提到法國南部的卡斯(Garasse),而馳名世界的香奈兒 No.5 也在此誕生。這座小城在十四世紀以製造鞣皮而聞名,當時,大家流行戴皮手套,而鞣皮就是最重要的原料。這種皮革本身是柔軟而富有彈性的山羊皮,貨源來自於西班牙。不過,鞣皮經常會發出臭味,需要用香水來消除味道。一開始,香水是從義大利進口,價格十分高昂,而且到了十六世紀,法國和義大利雙方戰爭頻仍。如此一來,進口貨的管道必定會不暢通。為了一勞永逸,有些農民開始種植薰衣草和玫瑰花,而十八世紀中期一登場,植物性香水日漸大行其道,卡斯便成為法國香水最重要的產地。

日前,在卡斯到處可以看到五顏六色的花田,而香水工廠舉目可見。為了呈現香水的歷史,卡斯也有一座香水博物館。看來,經過時間的推移,法國在曲折複雜的文化變遷中,孕育了馳名世界的香水,同時也呈現一套完整的生產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