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少帥無心搞Ann Demeulemeester被炒 結束自家品牌表忠才是上策
短短一個星期內,時裝世界掀起巨大人事變動,先是BALLY突然撤換只做了一年多的Rhuigi Villaseñor,本已叫人咋舌。
誰不知兩天後就連Ann Demeulemeester宣告和Ludovic de Saint Sernin分道揚鑣Say Goodbye,這位法國青年才晉加入品牌才半年有多,發布會只舉行過一季,櫈還未坐暖就光速被炒,實在慘情。
不過,卻並非所有時裝人都對Ludovic de Saint Sernin施予同情之心,事關江湖傳聞他之所以慘食無情雞,主因乃是入主Ann Demeulemeester後無心經營,只專注同名自家品牌不在講,更甚者是Ann Dem母公司Antonioli覺得Ludovic居心叵測,經常借品牌的人氣和歷史地位上位,從而借機宣傳和「做起」自家同名品牌Ludovic de Saint Sernin。
重溫Ludovic de Saint Sernin唯一主理的Ann Demeulemeester FW23:
雖然Ludovic de Saint Sernin是否當真借Ann Demeulemeester「過橋」,現在已是口同鼻拗了,但一個擁有自家品牌的設計師,要空降其他傳統大牌打工做Creative Director,就少不免均要面臨時間和資源分配之問題,回顧時裝歷史,只能說有人能身兼兩/ 數職,有人卻分身不暇,各安天命。
先講成功例子,最成功者當然首推老佛爺Karl Lagerfeld,既統領CHANEL、FENDI、亦掌有自家同名品牌,更曾與H&M推出聯乘系列,可謂「百足咁多爪」。而昔日的John Galliano同樣不遑多讓,一季之間便要主理Dior女裝及John Galliano男女裝的RTW及Couture,仍然創意無限。至於同期的美國人Marc Jacobs,遠走法國為LOUIS VUITTON打工同時,自家品牌Marc Jacobs亦同時能持續壯大,成為那個時代最人氣美國高級時裝品牌,這種雙管齊下,往後另一位LOUIS VUITTON創意總監Virgil Abloh也一樣做得到,無論是LOUIS VUITTON × Nike Air Force 1抑或OFF WHITE × Nike THE TEN,皆是不世經典。
然而有人左右逢源,也有不少人力不從心,當然並非能力問題,只是很多設計師們都有藝術家脾氣,崇尚專心一致的工作生活。大名如DEMNA及Kris Van Assche,哪怕本身自家品牌VETEMENTS及Kris Van Assche發展不錯也好,他們在加盟Dior Homme及BALENCIAGA約干年後都會離任甚至結束自己一手創立品牌,以專心大品牌業務發展。箇中取捨因由,既因為名氣,亦因為在大牌工作的資源著實充裕得多,誠如Kris Van Assche自己所言:「為自家品牌工作的時候,每件衣服就連畫一個紙樣都要親力親為,但為Dior Homme工作時只需提出一個設計構思,即刻便會有二十多個紙樣師提案出各式各樣造法,彼此有着明顯分別。」
所以Coperni二人組設計師Sébastien Meyer及Arnaud Vaillant當年受邀加入Courrèges任創意總監,二人即識趣地暫停Coperni業務,到離開Courrèges之後才重新啟動Coperni,而Kim Jones打從加盟Dunhill開始,自家品牌便一直處於似有還無之間。Raf Simons 2016年以雷霆萬鈞之勢加入Calvin Klein,就算自家品牌依然持續,亦曾毅然將Raf Simons每季發布會由巴黎移植到紐約時裝周,以方便同時工作,及至上年更宣告結束經營長達二十七年自家品牌,來全力輔助Miuccia Prada。
以上一切,都是設計師犧牲自我,成就大牌的故事,仿佛成為了業界約定俗成似的,或許正是這種意識形態橫流,使到Ann Demeulemeester母公司Antonioli簽下Ludovic de Saint Sernin後,便「老奉」地要求這位年輕法國設計師一定要事事「Ann Dem為先,Ludovic為副」,當發現他不肯這樣做,便瞬即交惡,最後不歡而散,實在可惜,始終Ann Demeulemeester這品牌歷史不淺亦位列「安特惠普六君子」,卻終非LOUIS VUITTON、DIOR、BALENCIAGA及PRADA的級數,Ludovic計過度過後,選擇輕「Ludovic為先,Ann Dem為副」,諗深一層其實都屬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