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超儀墊膊造型遭網民恥笑 80年代Armani正是靠這設計才成功上位
【何超儀】提起「時裝終結者」這個概念,很多人都會立時想起G.E.M.、黃宗澤、陳展鵬等,不過原來當何超儀發起功來,那種驚人的終結破壞力,還是可以抵得上原子彈級別的,
話說何超儀日前遠赴紐約亞洲電影節,為自家音樂紀錄電影《尋找極致的喜悅:火與冰》進行宣傳,本來可喜可賀,誰不知卻因為一身超錯造型,讓萬千網民錯重點「講衫唔講戲」,只見年屆四十有七,發幅了不少的她身穿超窄身Leggings,再開胸配搭黑色墊膊西裝褸及喱士Bra Top,性感有餘卻型格欠奉,更有口賤網民嘲弄這身Power Suit倒三角造型,與《少林足球》戲內的趙薇與《壞蛋獎門人》中的犀利哥有異曲同工之妙,笑說何超到紐約並非宣傳《尋找極致的喜悅:火與冰》而是《迷你兵團2》咁話,認真衰格!
雖然何超儀這身倒三角造型委實可圈可點,但恥笑別人穿上加入大墊膊Shoulder Pads的Power Suit是落伍,卻只是盡顯閣下無知,遠在Hoodie、波鞋或Hip Hop文化還未發光發亮的上世紀80年代,Power Dressing才是當時橫掃高級時裝世界王道關鍵,若沒有它出現,Claude Montana或Giorgio Armani會否崛起,也是未知數呢。
當然女裝墊膊服裝這門概念絕非萌生於80年代,早在1930年代已曾出現。時裝大師Elsa Schiaparelli將這種傳統男士西裝技法引入女裝設計之中,傳奇女星Marlene Dietrich更曾在電影《Morocco》裡,直接女扮男裝,穿上西裝外套,開啟Power Suit先例。
而所謂「香奈兒解放了女性,聖羅蘭則賦予她們權力」,隨着1966年偉大的Yves Saint Laurent開創Le Smoking美學之後,女士學男士穿搭西裝,漸漸掀起一股風潮,不過當時Power Dressing仍然只屬女性餘閒時間裡休閒打扮玩意兒,尚未全面改變社會的意識形態。
及至1980年代,Power Dressing時代才正式降臨,那時世界民智日漸開啟,懂得尊重女性地位,更提倡男女平等,女性不再被定義成只會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婦,亦能自食其力,出外工作,甚至位高權重任職高層,當中尤以Margaret Thatcher戴卓爾夫人最具代表性,不但成為保守黨黨魁,更是英國第一位女性首相,連任首相時間於20世紀英國中亦是最長,堪稱當時職業女性偶像,她穿著打扮,深受全球女性仿傚,那年代神級美劇《Dynasty》中,飾演Alexis Carrington的Joan Collins,其Power Suit造型正是那個時期美國人之集體回憶,有如汪明荃的「洛琳頭」一樣。
那戴卓爾夫人的「定番Style」是如何呢?正正就是墊膊的Power Suit。為面對各國男性元首之間不落下風,戴卓爾夫人時常穿上膊位突出的西裝外套,以展示剛強味道,事關普遍女性膊頭向來偏纖細,給予人柔弱之感,若透過衣服將女性膊頭位強化,塑造成男士膊頭甚至更誇張形態,不但造型上能與男性並駕齊驅,精神上也是對父權主義一種反擊與挑戰。
如是者,膊線明顯強化的Power Dressing在80年代大行其道,在高級時裝世界也分為兩股陣營表現出來,第一種是Claude Montana、Jean Paul Gaultier、Thierry Mugler一類前衞派,Shoulder Pads總帶有實驗玩味性質,總愛有多誇張就玩至有多誇張,將配以鮮艷奪目顏色,猶如趙薇於《少林足球》所飾演的阿梅一樣,當然那是劣化版。
至於另一派系,則以Giorgio Armani及Ralph Lauren為宗,屬成熟優雅派別,他們致力將Power Dressing與傳統西裝工作服融合,既具有女性優美特質,又帶有男性剛陽意味;亦備有時裝的時髦感,卻不失職場上的莊重感。從而使到大批中產白領女性一見傾情,紛紛以穿上Giorgio Armani線條的洋裝上班為榮,逐漸使女裝時裝與上班服掛鈎,開過百年高級女性時裝所未見之景象,改寫服裝歷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