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裙的前世今生
緊身胸衣和裙撐在欲蓋彌彰的反襯中更為放肆地強調了身體的特徵,並使人陷入某種色情的想像。而女性也在男人的性期待中,自覺地成為被享用的對象。
電影《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根據小說家瑪格麗特 ‧ 米切爾(Margaret Mitchell)的同名小說改編。電影描述了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上演的一出愛情悲劇。女主角郝思嘉由著名女影星費雯 ‧ 麗(Vivien Leigh)扮演,男主角白瑞德由克拉克 ‧ 蓋博(Clark Gable)扮演。這部影片獲得了當年的多項奧斯卡獎,包括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費雯麗憑藉其出色的演技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亂世佳人》在美國上映後立刻帶來了女裝的一股復古主義浪潮。女主角在電影中穿着的多套19世紀女裝影響了20世紀30年代後期的女裝潮流。
戰後華衣回歸
1946年,戰爭的硝煙慢慢從歐洲的天空消散,嚐盡了戰亂之苦的女人早已厭倦了灰頭土臉的生活,她們撫摩着憔悴的面容懷念起戰前的華衣錦服,這一切被克里斯汀 ‧ 迪奧(Christian Dior)盡收眼底,一個大膽的計劃迅速在他的腦子裡形成。1947年,迪奧推出了他的「花冠」系列時裝。他的「花冠」系列以懷舊的柔情安慰了女人們那顆飽受憂患的心,更以鋪張的用料滿足了她們重歸奢華的渴望。
花冠造型被譽為「新形象」,標誌着新時代的來臨。最經典的「新形象」造型,是一款被稱為「Bar」的套裙:上裝由天然絲綢製成,無墊肩,腰部緊收,沿臀部加入一圈襯墊讓衣擺撐開,使人體呈沙漏型;下裝則是一條帶裙撐的闊擺打褶裙,長及小腿肚,配上黑色的長手套,細高跟鞋,活脫脫一副「S體態」的翻版。「花冠」系列的設計通過使用襯墊、緊身衣和裙撐,使女性的胸部、腰部和臀部曲線成為時尚的焦點。他的長裙擺設計使人更加留意女性纖細的腳踝,蕾絲花邊的襯裙隨着穿着者身體的擺動而若隱若現驚艷不已。
緊身胸衣與裙撐
這種復古主義風格的服裝實際上與歐美服裝史上的緊身胸衣與裙撐有着巨大的淵源關係。緊身胸衣最早見於公元前3000年至1100年的希臘克里特島的米諾斯。在羅馬帝國時代,緊身胸衣相當流行,但是基督教興起之後,這種衣服就不再受青睞了。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12世紀首批東征的十字軍返回之後。隨着第二批和第三批東征十字軍返回歐洲,他們帶回了緊身胸衣,愈來愈多的女性喜歡穿戴緊身胸衣,這時已經是14世紀了。
16世紀的上半葉,人們以鯨須為骨架製成一種無袖胸衣,這種胸衣呈倒三角形,穿上身後從肩至腰都非常緊身,可調解的系帶能將女人的腰肢勒到一個理想的程度。與之相配合的下裝則十分膨脹,一種由鯨骨、藤條或金屬絲製成的圓環將吊鐘狀的裙擺撐起,罩上長及地面的華麗布料,便形成了貴婦們的時髦裝扮。西班牙公主凱瑟琳嫁給英國國王亨利八世時,穿的就是這種衣服,所以,16世紀後半葉緊身胸衣和裙撐迅速地在歐洲流行開來,人類史上一場最為奇特的瘦身運動也就此拉開序幕。
束腰的瘦身酷刑
第一個將「瘦身」推向極致的是法國王妃凱瑟琳‧德‧美第奇(Catherine de' Medici),由於她的腰圍在傳聞中達到了40釐米,於是歐洲的婦女們立刻改變了緊身胸衣的標準,取而代之的是鐵製的胸衣,有人將這種胸衣形容為「痛苦的囚衣」。在持續的背脊損傷、肋骨變形等病痛中,婦女們終於廢棄了這種鐵製胸衣。18世紀初的人們仍對嬌小的身材情有獨鍾,女人們常用隱藏式的夾板束胸來控制自己的體型。緊身胸衣在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趨於寬鬆,但到了19世紀又再次走向極端。
1850年代的貴族女子流行一種叫克里諾林的裙撐,這種裙撐用輕金屬製成環形撐架,然後填充馬毛和麻等材料。女性在裙撐外還要再穿多層襯褲和襯裙。由於穿這種裙子偷竊的成功率很高,所以1868年以後,克里諾林就不再受歡迎了。1855年,沃斯以層疊的布料襯裙取代了傳統的裙箍設計,將婦女們的身體從誇張的「母雞籠」裡解救了出來。正當法國高級時裝和「新藝術」運動蓬勃發展之際,普法戰爭爆發。隨著法國的戰敗和接踵而至的巴黎公社起義,貴族階層深受打擊,巴黎的時裝業也進入了一個低迷的階段。沃斯的時裝店一度關閉。在這種背景下,一種叫做「巴斯爾」的裙箍在懷舊的氣氛裡再度回潮。
第一代醫學束腰?
巴斯爾是一種使後臀看上去高高隆起的圍腰式撐架,呈半月形固定在女人的後腰上。所以那個時期的女人,應該是歐洲歷史上屁股翹得最高的女人,不僅如此,她們還喜歡在那上面裝飾蝴蝶結。1900年,一位叫做薩洛特(Sarraute)的法國女子運用她的人體構造學知識,對緊身胸衣進行了改造,將原本緊頂著乳房並將其高高托起的上緣降至乳下,這種可以讓乳房自然呈現的緊身胸衣,一度被稱為「健康胸衣」。健康胸衣還降低了前腰的位置,小腹也得到了平復,強調了背部的曲線,臀部顯得更圓潤和飽滿,使得女性從側面看起來就是一個大大的S形,這就是歐美服裝史上的S形時期。
在歐洲的服裝史中,緊身胸衣和裙撐在表現女性魅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濃縮了西方女性窄衣服飾發展的歷程。緊身胸衣和裙撐通過對人體的束縛,塑造S曲線,強調以性感為中心的女性美。從古希臘對人體美的崇尚開始,經北方窄衣文化的滲透,直至文藝復興時期對自然肉體的重視。「性感」始終是西方女性服飾文化追求的一個永恆不變的主題。緊身胸衣和裙撐在欲蓋彌彰的反襯中更為放肆地強調了身體的特徵,並使人陷入某種色情的想像。而女性也在男人的性期待中,自覺地成為被享用的對象。
「直線是人為的,曲線是上帝的。」
曲線來自於人類對自然界的觀察和提煉。自然界的物體多數呈曲線狀。崇山峻嶺是屹立着的曲線,新月彩虹是高懸着的曲線,飛禽展翅,走獸奔奪是變幻着的曲線。曲線無處不在。曲線將萬千世界化繁為簡,濃縮為隨意彎曲的線條。西班牙最著名的建築設計師高迪曾經說過:「直線是人為的,曲線是上帝的。」曲線能引導你的眼睛作變化無窮的追逐,煽動人的大腦作多元的思索。多樣的表現形態讓曲線傳達了豐富的情感意味。曲線流動的形態與蜿蜒的線條,在奔放的視覺張力中充滿了內在的活力與蓬勃的生機。
心理學家說,直線可以給人平靜、穩定和流動的感覺。圓則是直線兩端的連接,因此圓與直線的特性有相當程度的一致性。圓亦可說是球的平面化,球體的光滑感、圓潤感也為圓所保留。圓與球往往是一種有窮盡同時又無窮盡,平滑而又完滿的膚覺象徵物。曲線是直線的變異或者說是半圓的不間斷的連接,它具備直線和圓所有的膚覺特徵,同時還具有直線和圓所沒有的變化感和靈活性。總之,曲線具有輕鬆柔和、優雅流暢、豐滿圓潤和歡快跳躍之感。
S曲線又叫「荷加斯」線,這與英國畫家賀加斯(William Hogarth)受螺旋線啟發後喜歡使用S曲線作畫有關。荷加斯曾說過:「我們眼睛所看見的世界都是由線條組成的,線條中以曲線和蛇狀線最美。」即S曲線最美。S曲線以構形元素反向對稱的組合為特徵,彼此之間由此形成一種正反互逆,迴旋反轉的關係,由於對立雙方的溝通連綴氣貫勢順,所以具有很強的流動節奏。它與人的視覺習慣形成一種同形同構的關係,因而帶來視覺上的愉悅,主體意識從而獲得巨大的滿足。視覺是運動的,動感使人的視覺對事物進行選擇。視知覺這個特點,使我們的眼睛感覺到實際不動的畫面變得運動起來。S曲線與視覺流程形成統一,使整個畫面達到完整,人們不僅對S曲線激情燃燒,更因此喚起了自身的情感共鳴。
《流行背後的秘密──中國現代服裝的文化內涵》
出版社:新銳文創(秀威資訊)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
ISBN:9789865716622
作家生活誌:http://showwe.tw/books/books.aspx?b=10222
(文章節錄自《流行背後的秘密──中國現代服裝的文化內涵》,標題為一物編輯部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