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 50周年展】集合歷史回顧及本地職人工藝 睇清Air科技進化
【Nike/ 展覽】隨着疫情稍見緩和,香港各路文化藝術展覽陸逐重啟,M+重新開幕,Art Central及Art Basel也如箭在弦。
Nike也乘今年創立50周年大日子,舉行《Nike at 50: A Genealogy of Progress》展覽,以沉浸式表現手法,體驗這運動龍頭的光輝歲月。
作為潮流人、波鞋友,想必對今次舉行Nike50周年展覽地點毫不陌生,上年那個嘆為觀止,一口氣展示數百對稀世Nike Dunk SB的《STREET/PARK》,正正座落於此,讓萬千買唔到元祖Dunk SB的年青人,打打卡,一解思愁。
因此為滿足年青一代喜愛打卡朝聖脾胃,今次《Nike at 50: A Genealogy of Progress 》展覽分成4大區域。甫一進場的Nike 50 Moment展示區,以數碼沉浸展示方式,在跑道兩旁熒光劑播放收條有關Nike長河歷史的短片,就連Spike Lee與Indigo Hubbard-Salk聯合主演的《Seen It All》形象片都有播出,置身其中,仿如在電影院看戲一樣,堪為震撼。
第二個區域則來到Moon Path專區,眾所周知Nike以跑步鞋起家,縱使日後規模愈來愈大,涵蓋的運動類別數以十計,但跑步崇高的歷史地位從來不變。故Moon Path區正是以馬拉松跑鞋的創新進程作為主題,由元祖1972年Nike聯合創始人Bill Bowerman設計的開天闢地跑鞋:Moon Shoe起始、到隨後1976年Elite、87年Air Sterk、97年Air Zoom Mariah、04年Air Zoom Marathoner,到Breaking 2項目的AIR ZOOMALPHAFLY NEXT%及代表品牌目前跑鞋科技最高制式的Air Zoom Alphafly Next Nature等等。50年來的重要鞋款,均逐一按時序展示人前,可一不可再。
回顧Nike歷史,Air氣墊技術至關重要,從1979年Air Tailwind首次注入Air科技,到87年當真確位Air Max 1型號開始,Air每時每刻都在進化,大小形狀亦各有不同,時至今日,不但已發明了整塊Air氣墊均能直接接觸地面的VaporWaffle,就連氣墊本身以再生材料製作的構成比例也愈來愈高,表現出品牌對可持續服飾開拓之願景。
在Allure of Air此第三展區中,不但擺放出歷代Air氣墊組件,更打造出一條「Air Max隧道」,將Air Max狀的道具製作成Overized超大式樣,是為展覽內一大打卡熱點。
至於最後的Move to Zero Lounge專區,則象徵Nike對保護環境和推動本地藝術及職人文化之決心。區內以「創建永續生活空間」為主題,Nike邀請了林偉強、222 The Backyard等6位本地創意藝術家,將一系列Nike舊衫、舊鞋、舊鞋盒以至是曹星如親自使用過的拳套等,拆解成為盆景擺設、椅子、鯉魚旗或拳擊沙包,理念之前衞,手工藝之精,實在令人大開眼界。
足以證明香港實在不缺才志之士,只要國際品牌願意扶植,給予他們資源和宣傳機會,本地的潮流職人文化,或許與日本的相距並不如大眾所想般這麼遙遠。
INFO
《Nike at 50: A Genealogy of Progress》
日期:即日至 6 月 11 日 (星期六)
時間:上午 11 時至晚上 9 時
地點:K11 Art & Cultural Centre(K11 MUSEA 6 樓)
登記:www.k11musea.com/happen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