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tasking的威力 - 專訪楊展

撰文:莊納
出版:更新:

專心一致是美德,也是大部份人認為達致成功的必由之徑。不過本地時裝設計師楊展卻是一個手多多的人,從出道到現在都是同時身兼多職。多啲嚟密啲手是香港創作人在社會求存的rule of thumb,但對楊展而言,那不只是謀生的必需,原來也是他的繆思所在。

楊展投身時裝設計的因緣有點莫名其妙。小時候不會唸書,公開試考得一團糟,看到朋友喜歡買衫穿搭,就說要讀時裝設計,但自己其實連最基本的設計草圖也不會畫。但正如金庸的武俠世界一樣,功力最深的高手都不是練功最久的人,而是一些渾然天成的武學材料。

楊展腳上的那雙duck boots,似乎是他的signature(楊展fb)

當時要唸設計,就報了製衣業訓練局的課程,但楊展也沒有想去練習一下,兩手空空就去面試。當年面試要畫一張設計圖、然後再跟面試官聊聊,楊展宣稱他的草圖畫得一蹋糊塗,但面試官似乎並不介意。如果事情真的如他所言,那麼我們要感謝當年那位獨具慧眼的面試官。

其實還沒開始出身之前,楊展已經不甘每次只做一件事。製衣業訓練局是日校,但他卻覺得日校課程只有技術訓練,就到HKU Space多報一個夜校,多吸收關於設計的知識。如何捱過兩邊同時進行的學業?同一份功課兩邊交,事半功倍。

唸完書後當然就不能一份功課兩邊交。但唸時裝設計,出社會後面對的當然不是康莊大道,於是楊展就要過着同時打幾份工的日子。最高峰時,他同時是Alternatif工作室的學員、時裝設計比賽的參加者、freelance工作的新銳設計師,更加是一個游泳教練。

這是手停口停逼出來的變態工作日程,但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焗住上的multitasking殺不死楊展,更成為了他獲得創作靈感的形式。

楊展的設計與藝術的關係密不可分,去年年尾他與本地的陳蘭記染坊合作搞了一個名為《靛藍雨》的實驗裝置,吊起了一千個玻璃瓶,裝着靛藍液染料慢慢如雨滴下,染藍裝置下方的 衣服、布疋等,更有舞者在靛藍雨中跳舞。

Detour 2016的裝置Indigo Rain(楊展facebook)

《靛藍雨》本來只是個行為藝術和裝置,但楊展卻想到將地上那些經過不規則漂染,外加舞步踏亂的藍色拍下來,變成今季collection的圖案和pattern,完全體現了他在學時一雞幾味的精神。從凌亂無序中找出美,就是楊展一以貫之的創作哲學;藝術和時裝的跨界碰撞,起點原來可以如此humble。

2017 Hong Kong Fashion Week,可以在模特兒身上看到藍染pattern(楊展ig)

Multitasking可能是在香港搞藝術、搞設計的必要之惡,但楊展可以在這種規限中找出自己的路,他認為自己有一個開放的思想,思維不會受框架限制,甚麼都喜歡吸收。仔細想想,這不正是香港這個小地方得以變成世界都會的原因嗎?從這個意義上看,楊展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本地設計師。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