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攝影大師Robert Frank在周一(9/9)晚逝世,享年94歲。Robert Frank以其獨特的視野,為世人留下無數張充滿詩意而又不失尖鋭的寫實攝影。其中,於1958年由法國出版社首次出版的攝影集《The Americans》展現出戰後美國繁榮背後的暗湧,奉為攝影界的經典作品。且讓我們在此回顧Robert Frank的一生,藉以紀念這位浪漫的攝影大師。
美國攝影大師Robert Frank在周一(9/9)晚逝世,享年94歲。(Dodo Jin Ming) Robert Frank以寫實攝影而聲名大噪。其中,於1958年由法國出版社首次出版的攝影集《The Americans》,更是他的代表作。(Robert Frank) 《The Americans》收錄了他在1950年代於一趟美國公路之旅所拍攝的黑白照。(Robert Frank) Robert Frank出生於瑞士,直到二十來歲才移居至美國,後與《On The Road》作者Jack Kerouac及詩人Allen Ginsberg成為好友。(Ronny Jacques) 在1955年,Robert Frank得到了由古根漢基金會資助的經費,便踏上了這趟改寫一生的美國公路之旅。(Robert Frank) 在旅程中,Robert Frank橫遍美國各州,透過攝影觀察美國人的日常、習慣、文化。在整段旅程中,他總共拍下逾28,000張相片。最後他揀選了83張相片,並集結在《The Americans》中。(Robert Frank) 在Robert Frank的鏡頭下,巴士車廂成了人的棺木,窗戶彷似是人的牢獄,國旗則似是人的壽衣。透過攝影,他把戰後美國繁榮背後的晦澀不明、分化、歇斯底里,統統暴露於人前。(Robert Frank) 次年,《The Americans》於美國出版,逐漸受到攝影界高度重視,這本攝影集亦成為了他的代表作。(Robert Frank) 多年來,不時都有人出版有關《The Americans》的研究文章及書籍,《The Americans》是為近代攝影界的經典作品之一。(Robert Frank) 在出版《The Americans》之前,Robert Frank於1949年至1953年間曾頻繁來往家鄉瑞士、英國、法國、西班牙、中南美等地拍攝,最終完成了攝影集《London/Wales》。(《London/Wales》封面) 《London/Wales》紀錄了Robert Frank於1951年至1953年間在英國威爾斯及不同地區的所見所聞。(Robert Frank) 在此之前,Robert Frank的攝影風格偏向浪漫夢幻,但他在《London/Wales》中試圖由高度浪漫轉為隱晦低調。(Robert Frank) 攝影界普遍認為《London/Wales》是《The Americans》的基礎,亦是Robert Frank攝影風格的轉捩點。(Robert Frank) Robert Frank指出:「 巴黎滿是愛和鮮花。然而,一抹漆黑而灰濛不明的優雅姿態,卻出現在倫敦飄渺不定的薄霧中。」(Robert Frank) 在《London/Wales》中,Robert Frank展現出英國階級與貧富之間的矛盾及差異。(Robert Frank) 出版了《The Americans》這本偉大的攝影集,Robert Frank卻不滿於眼前的成功,轉而挑戰日記式實驗電影創作。(《Don't Blink - Robert Frank》截圖) Robert Frank生前總共拍下20出影片。其中為人熟悉的,應是2015年推出的《Don't Blink - Robert Frank》。(《Don't Blink - Robert Frank》截圖) 不過Robert Frank在電影界的發展卻不如攝影界般成功,而他亦曾為此自嘲:「⋯⋯我把萊卡相機收到櫥櫃裏。受夠了(拍照時)那些無盡的等待與追索,以及有時自以為捕捉到了黑白的精髓⋯⋯如今我改拍影片,可以與觀景窗裏的人直接進行互動與對話。這可不簡單,而我並沒有很成功。」(《Don't Blink - Robert Frank》截圖) 但Robert Frank仍然堅持電影創作,甚至在後期拒絕了Magnum Photos Agency的邀請。(《Don't Blink - Robert Frank》截圖) 當別人問及Robert Frank為何拒絕時,他指出自己喜歡走在邊緣而不是正中間,位處邊緣令他比較自在,亦讓他結識到一群志同道合、同樣追求獨立的藝術家,而不是要與所謂的「藝壇成功人士」結盟。(Robert Frank) 即便他後來亦有推出攝影集,但大多偏向是自白式的攝影風格,坦率地向人表達內心世界。(Robert Frank) 對於他想別人如何看待他的作品,他回答:「當人們觀看我的畫面,我希望他們覺得像是重複讀一首詩的某一行。」(Robert Frank) 而他的好友、《On The Road》作者Jack Kerouac則如此評論Robert Frank:「他手持相機、舉起抓拍,從美國內裏直接吮吸出一首哀愁詩歌,銘寫於底片上。」(Robert Frank) Robert Frank一生堅持以其獨特的眼光創作,為世人拍下了一輯又一輯驚為天人的照片,映照出「美國夢與現實間的鴻溝」,其富有詩意卻不失尖鋭的眼光,使他的光芒永垂不朽。(Robert Fr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