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 des Garçons】潮牌背後七個冷知識:擁有最多副線的品牌
川久保玲(かわくぼ れい)是即便沒有在關注潮流也會聽過的名字,對於沒有特別 follow 高端時尚的人來說,想到川久保玲或許就會想起那張紅色愛心臉,但其實她創作過無數件令人驚豔的作品,而且愛心臉也並非等於川久保玲!
品牌名靈感來自於一首歌
和大部分設計師不同,川久保玲並未使用自己的名字來作為品牌名。會取名為 Comme des Garçons 是來自於 1960 年代時知名法文歌《Tous les garçons et les filles》的其中一句 ''Comme les garçons et les filles de mon âge''。品牌名翻譯過來為「像個男孩」,和川久保玲不願設計太過女性化服裝的意念也相當吻合。
擁有最多副線的品牌
Comme des Garçons 擁有不少副線,其中還會分成由川久保玲或其他弟子主理,每款風格都不太相同,例如專為上班族女性設計的 Noi;運動支線 Homme Plus Sport;平價支線 Play 和 CdG;較少女風格的 GIRL 等。除了主線之外,一般年輕人最常入手的大概就是 Play 和 CdG 兩條支線,不僅適合日常穿搭,價格也較為親民。
愛心臉並不等於川久保玲
大家印象深刻的愛心臉其實是由波蘭藝術家 Filip Pagowski 所創作,並非是川久保玲,所以以後看見 Play 支線不要再忘記 Filip 這位設計師了啊!而據說這個圖案原本是要給 CdG 使用但最後被淘汰,才藉由 Play 支線又重返大家的視線,其中較多人買的聯名款大概就是 Converse!
沒有邀請明星來拍攝廣告
其實與其說是廣告,不如說 Comme des Garçons 的廣告比較像門藝術,品牌不會邀請明星來做月暈效應的宣傳,而是會與各種藝術家或攝影師合作,並針對當時的社會現象或議題等來當作主題,和一般服飾品牌藉由名人穿著華麗服飾來表達形象的照片大相逕庭,而有些 Comme des Garçons 的廣告中甚至不會出現自家的產品,其實甚至連人物都鮮少出現,反而是利用抽象的概念來表達主題。
曾出版過雙季刊雜誌
在 1988 年至 1991 年中間其實 Comme des Garçons 出過雙季刊雜誌,並以「第六感」為靈感取名為《Six》,雖然只有 8 期但本本經典,依照川久保玲的個性,裡面自然不是充斥著各種產品照,而是集結了各式的攝影、藝術、繪畫或詩詞等,而最後一期的封面則是由雕塑家 Louise Nevelson 擔任主角。不用搭編說應該也想的到這本雜誌身價會有多高吧?
Comme des Garçons 奠定 Pop-Up 的基礎
從 2004 年開始,Comme des Garçons 以游擊隊為概念,決定在世界各地開設短期店,前後開了共約 20 間店,其店以遍佈在冰島、香港、新加坡、雅典、洛杉磯、巴塞隆納等,而店名則是在品牌名後加上 Guerrilla Stores + 國際區碼,此舉動引來不少稱讚也奠定下 Pop-Up 的基礎,而且川久保玲不一定會選在大街上開店,往往會是開在讓你覺得出其不意的地方,且也不會做廣告,加上「期間限定」又讓人多了一份好奇感!
Dover Street Market
Dover Street Market 是一家嚴選選品店!首家店開於倫敦,裡面除了販售 Comme des Garçons 系列的產品外,也與許多知名品牌合作,如 Alexander McQueen、UNDERCOVER、Jacquemus、JW Anderson 等,目前僅開設於紐約、倫敦、東京、新加坡、北京和洛杉磯,川久保玲甚至還會親自設計店內裝潢,除了能欣賞到各式品牌外,空間設計也是一大亮點。搞笑的是,當第一家 Dover Street Market 開幕一年多之後,居然還有人以為這是家 Pop-Up,疑惑怎麼還沒關掉呢!
結語:
關於品牌背後的一些小故事還是能了解一下,而且真的不要再把愛心臉和川久保玲畫上等號了啊!
除了面試、開會穿的西裝外套,利用不同材質與風格作混搭,營造初秋的時尚穿搭 !
原文:買了 Comme des Garcons 卻不知道背後故事?關於「川久保玲」與自創品牌的 7 個小秘密!
【本文由「dappei 搭配 - 穿搭社群 & 流行生活網」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