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千禧設計再進化 換上新鞋底的React Presto如何突破經典

撰文:張榮熹
出版:更新:

近年波鞋世界崇尚「鞋面、鞋底交換大融合」,不少傳統鞋款,都總會與各種嶄新中底技術或緩震科技來一趟大結合,強化經典鞋款機能性之餘,亦增添新意,歷久常新。就以業界龍頭Nike為例,早年把Lunarlon泡綿科技注入到Air Force 1,再到近年‎將VaporMax大底直接裝設到Air Max 97之上,種種意念和技術上之創新,大獲好評,也熱爆全球。而明天(5月9日),Nike又將會引爆另一個轟動全球的結晶體,傳奇鞋款Air Presto,將來結合近年最引以自豪的React泡棉技術,打造成全新React Presto,勢必引起轟動。

這對正是結合了React泡棉技術的全新OG色React Presto,別名為「Brutal Honey」。(Nike)
只有資深的球鞋愛好者才知道,其實許多Presto鞋款都會和這對「Brutal Honey」一樣,有着專屬的卡通人物別名,並於鞋墊之中印有應角色的 卡通圖案,有時會令人誤以為是Crossover版本,但為何會有這樣的構思呢?而其實「Presto」這名字又是怎樣來的呢?(Nike)
這就要從Air Presto的歷史說起了,唯獨了解它19年來的來朧去脈和發展,大家才會真正意識到Presto的吸引之處,上圖是2000年初代的Presto 「Abdominal Snowman」。 (Nike)
Presto的起源要由設計師Tobie Hatfield(Tinker Hatfield的弟弟說起),話說1996年Tobie到韓國開工作會議,在試穿一對Nike新鞋款期間, 發現鞋舌因為鞋領部份的過份緊促,而向外敝開着出來,非但不舒適,亦不美觀,使Tobie下定決心,要設計一對能夠解決鞋領逼迫的鞋子。(hypebeast)
如是者,1996年Tobie就以「V切」鞋口概念,而製成Air Presto的第一款原型版本,留意鞋口部份有一個仿如「Deep V」的空隙,目的就是希望 透過這個騰空出來的空間,來解決鞋領在穿著時而出來緊逼拘束的問題。(Nike)
到1998年,Tobie Hatfield更進一步加化Presto的理型(留意當時Presto這個字尚未出現),毅然將彈力網狀物料注入到鞋的前掌部份,卻以無縫一體化的方式製造,透過無縫襯裏來加強舒適感。(Nike)
不過有一點值得留意,「V切」鞋口造得深,雖然會減輕鞋領的拘束感,但同時亦會使鞋領的直空部份過多,使鞋領失去支撐足踝的作用,為解決上述問題,設計師就將鞋跟鋼夾置入波鞋的尾部,以固定僅餘鞋領的硬度和韌性,確保它的承託能力。(網上圖片)
之後1999年Tobie Hatfield又創制出延續鞋款Nike Air Zoom Drive,鞋領「V切」口明顯弧度收細,鞋跟鋼夾改變成內置嵌入形式。不過這對 Air Zoom Drive最大焦點還是在於物料開發上,鞋身大幅度以彈性網紗物料製造,將無縫一體化體驗提升至最高界境。(Nike)
在經歷上述前者鞋款的反覆試驗後,Air Presto終於誕生,「V切」鞋口以及全面彈性網紗物料構造,確保其高效舒適度,支撐「V切」鞋領的系統就由原來的內置鞋跟鋼夾,改設成外露橡膠支架,這概念取材自Air Huarache。(Nike)
Air Huarache鞋側的橡膠固定支架系統。(WAVE® Sneakers)
那麼「Presto」這名字又是怎樣來的呢?話說當年在鞋子成品之後,Tobie Hatfield苦苦思索不出,應該為鞋子命名一個怎樣的名字才好,於是決定集思廣益,從美國設計及開發隊團中徵集名字,最終收集到300個提案,當中有一個提議將它定名為「Presto Magic」,意思是穿上鞋子之後的舒服感,就與一個魔術師的變法一樣超乎想像。(網上圖片)
而有趣的是,這種由員工自由定名球鞋的風氣,在Presto系列之中繼續擴展開來,基本上初代的Presto鞋款,都會有一個專屬卡通人物和專屬名字,極盡個人化。(Nike)
例如這個配色叫Rabid Panda。(Nike)
黃白配色則叫Shady Milkman。(Nike)
之後再發展成各種變種鞋款,這是2001年的Presto Cage。(Nike)
同年又誕生出更具流線美感的Presto Faze,鞋款刪除鞋帶設計,改由貫穿腳身上方的輕盈TPU鞋籠,以提供鞋帶一般的鎖定效果。(Nike)
2002年乘勢開發Presto Foot Tent,近年就連COMME des GARÇONS都專誠找來這舊鞋款,與Nike推出聯乘合作。(cost2insure)
COMME des GARÇONS合作版本。(Nike)
之後更利用Presto獨特的原理開拓健身市場,打造出Air Presto Gym。(Kicks Box)
當然要成就一個球鞋鞋款的成功,具認受性的Collaboration註定不可或缺,藤原浩、Tinker Hatfield和Mark Parker領軍的HTM所打造的Air Presto Roam ,正是一大經典案例。(Nike)
2016亦趁日本時裝單位BEAMS的四十周年慶生,而推出限定鴛鴦鞋版本。(網上圖片)
至於與ACRONYM合作的版本,更嘗試將鞋筒增高,並增設拉鍊系統與其中,滿載Errolson Hugh的機能理念於其中。(Nike)
第2代Release Date: Acronym × Nike Air Presto。
不過最成功的Collaboration,當然首推與Virgil Abloh合作的The Ten系列。(Nike)
The Ten系列第二擊更一次過推出黑、白兩種顏色。(網上圖片)
Nike Air Presto的人氣亦引來其他品牌的爭目致敬,日牌Hender Scheme的mip-12型號,就明顯取材自Presto了吧?(SOUP MEN'S)
那麼,明天就會發行的React Presto究竟何方神聖呢?它最大吸引力是一方面採用Presto原有的一體無縫鞋面,鞋中底部份則改動成仿如Nike React Element 87或55型號一樣的React泡棉系統,強化輕巧度與彈性之餘,顯眼的「顆粒狀」彈性橡膠小結節,精密佈置在外底鞋頭及鞋跟位置,以帶來卓越的抓地性能。(Nike)
繼承傳統,每對React Presto都有專屬別名和卡通人物,卡通人物圖案更會印在鞋墊之中,這對配色就名為「Rabid Panda」,與「Brutal Honey」一樣屬OG色,5月9日就會正式推出,定價$HK999。(Nike)
而繼OG配色後,其他React Presto亦於5月16號開始陸續登場,同場將會推出許多新配色與新角色,例如這對名叫Psychedelic Lava的青緣色鞋子,其象徵的青蛙則屬全新角色了。
Psychedelic Lava的卡通圖像被印上鞋墊之上。(Nike)
React Presto的後跟設置與傳統Air Presto大有分別。(Nike)
React Presto的後跟設置與傳統Air Presto大有分別。(N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