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本地設計師Zoe Siu 以傳統繩結發揮古代美學與現代功能性

撰文:王海燕
出版:更新:

歸於根本之源,尚未出現文字的遠古時代,人類溝通的方式,就僅靠一條結繩。經過幾番演進,更促使它蘊含無限意義。中式繩結,就如紅繩,有締結姻緣之意;來到西洋,過往則更被視為摩斯密碼的其中一種,上山下海都會用到繩結。
素來對繩結的認識只帶片面,不過直到遇上從事繩結相關創作多年的本地設計師Zoe Siu,她的一句「繩結是人類文化的進程」,就了解到一編一織對於她來說,都能編成她的夢想,織成她的未來。

屈指一算,Zoe從事創作行業經已超過十年,由最初理工大學畢業,再到DKNY JEANS、Levi's等時裝品牌效力,工作過程並非不享受,卻總認為少了一份人性化,「為何現時當一位設計師,所有工序也好像交由電腦代勞,我們是否只是那名機器操作員?」一個自我的反問,促使她參加DFA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嘗試做回自己的設計;即使與獎項無緣,卻與繩結結下良緣。

比賽那段時間,需要搜羅大量書籍參閱與研究,過程中卻給我發現講及繩結書籍。那本書改變了我其後的創作旅程。
Zoe
本地設計師Zoe Siu
Zoe日以繼夜結集結繩(鄭子𡶶攝)

Zoe一直嚮往手工藝,遇上了繩結後,從此日以繼夜的「織織復織織」,她更分享:「初初還未成熟到全職做繩結創作,只好身兼多職,入夜後才有時間埋首編織,有時也難逃抑鬱的消極狀態。」這些零碎的回憶與過程,Zoe全視作磨練,只怕未能用自身的力量,將這種人們一直忽視的古老手工藝推廣出去。

到現時為止,Zoe持續了逾八年繩結創作生涯,終於有點成績,過去不少國際品牌如OMEGA, THOMAS SABO、Keds、Mikimoto、Marrimekko等,也曾邀Zoe的自家品牌《ZO-EE》合作,亦曾與美國時尚icon Iris Apfel聯乘,為置地廣場進行大型裝置企劃。然而眾多項目中,Zoe指一直對專程到訪倫敦參與的London CraftWeek 2017藝術節念念不忘,「因為這個藝術節,因而創下三大裝置藝術,當中運用了Zero waste的創作意念,搜羅十位時裝設計師所剩下來的物料去完成作品。」 

+3

說到繩結,其實也有多種構成方式,最廣義就有分中式與西式,「中式繩結,多應用於傳情達意,而不同繩結構造,也只有雙全結為中式結。」Zoe形容這編織手法較為繁複卻不乏美觀,又稱雙錢結的雙全結也有寄寓財富的到來,再者,繩結置於中國,已被視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因些她多番強調:「我們更應去學懂珍惜這些僅靠口述而傳活下來的手工藝。」然而西式繩結則相對簡單得多,創作以功能性為主,像門扣、救生扣等。

在眾多繩結工藝中,Zoe又如何將這種古老技法,躍變成屬於自己的一套獨門秘方?「用傳統的手工藝,加上摩登與現代設計等意念演繹,相信作品便能打破常人普遍看待繩結的俗套觀念。」這個概念,就能夠於她近日發佈的時尚運動繩結工藝手袋系列「ZOEE x KC'」窺探過來。兩組袋款同是以求生繩結作為創作藍本,其中於中央用上求生結為裝飾的皮袋,長青中見型格,肩帶上的繩結更可自由調較長短,為繩結添上功能性。整個設計與時代並進,將傳統與現代美學完美融合。

Zoe作品《融》(深港設計雙城展)

多年的繩結設計生涯,Zoe會不斷作出新突破,大至裝置藝術,少至飾品,幾乎每個作品也用上不同的物料融入繩結當中,就如陶瓷、金工、3D打印等,務求為繩結找來更多可能性。就如Zoe為《深港設計雙城展》而創作出的藝術品《融》,是她首次嘗試應用淡竹與聚丙烯,編織成一半以全人手淡竹編織而成,另一半則用工業塑模壓制的膠椅,「這張椅子想呈現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關係,究竟手工藝與機器可共同存活嗎?」Zoe的作品向來充滿實驗性,亦叫人認真去看待「工藝」與「工業」的關係,就如《融》那樣。

+1

【周五心意運動】您捐一封$50利是,已可為基層送上溫飽,01心意呼籲您支持【食德好】,每$50可為12個家庭提供一餐回收蔬果及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