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時尚】交換衣物並非著舊衫!大馬女生:為舊愛找到新主人
互換衣物對參與者來說就像是尋寶一樣,帶着自己的寶物前來與人交換,當中充滿未知的驚喜與尋寶的樂趣。參與者們相互給予意見,為對方尋找合適的衣服,這種從陌生人變成朋友的過程,也是這場活動所給予的另一份「禮物」。
「這件穿不下了」、「這件不適合我現在的風格」、「這件尺碼不對」……你還記得衣櫃裏掛着多少不曾穿過或不會再穿的衣物嗎?除了丟掉,你其實可以更好地處理它們的去處。去年底創辦的馬來西亞《The Swap Project》本着為「舊愛找到新主人」的概念,舉辦過數場二手衣物交換派對,在本地掀起了一陣衣物交換風潮。
「聽到二手衣物,許多人自然覺得是不好的東西,認為二手衣就是骯髒、破爛的。」《The Swap Project》創辦人蔡夢茹表示。然而,二手衣物也可以是主人轉換穿著風格、買了卻沒穿過的衣物。所謂的「二手」,不過是從第一任主人換到第二任主人的手上。
去年11月,The Swap Project開始舉辦二手衣物交換派對,至今已辦過5場。「其實我們也不懂要怎麼做,第一次做的時候完全沒人出席。」雖然第一次沒人上門,但蔡夢茹與共同創辦人張苑妃並不氣餒,繼續為活動做宣傳。「第二場開始有10個人來參與,之後人數就持續攀升,上一場的活動參與人數就有100人。」
蔡夢茹說,許多人初來時抱着好奇和觀望的心態,但參與後發現這樣的活動不僅環保,也很好玩,因此愛上二手衣物交換派對。參與者只需要攜帶至少5件乾淨的衣物,將之交給櫃檯登記,便可直接進入現場挑選衣物。「我們的義工團隊會先進行一番篩選,再將衣物掛到衣架上。」團隊會將破舊或是跑步比賽T恤等衣物取出,作為回收或捐贈用途,其餘的則會擺到架子上。
蔡夢茹指,這裏並非以一對一的形式做交換,只要是參與者覺得合適的,選中10件或20件即可帶走。不過,大會僅允許參與者挑選給自己,嚴禁為親友挑選。「並非我們捨不得這些衣服,而是你選的,未必是他們會穿的風格。這樣會形成另一種浪費,倒不如留在現場,給真正適合的人穿。」
「我們本以為挑選衣物不設上限,存貨會變得愈來愈少,但上一場活動,我們是一輛車來,兩輛車回。」張苑妃透露,不少人拖着行李箱前來,捐了一箱子的衣物,只帶走一兩件而已。「她們是真的只選自己要的衣物而已。」蔡夢茹補充,許多人本着「解決」舊衣物的心態過來,因此不會再帶一堆回去,反而會謹慎做選擇。她分享,有一個參與者的妹妹喜歡買衣服,每每回鄉時就會帶回一堆時下流行的衣物,參與者只能挑選一些合適的,其餘的都送到The Swap Project來。「裏頭還有好多是連吊牌都還未剪下的新衣服。」
除了女性,捐贈者中也不乏男性。蔡夢茹與張苑妃透露,身邊有不少男性友人家中都留有前女友的衣物,不知該怎麼處理。「他們並不是想要收着這些衣物,而是前女友不願取走,讓他們留也不是、丟也不是。」在聽見這個活動後,他們急忙將囤積在家中的前女友衣物送來。蔡夢茹笑稱,在訪問前夕,就有一名客戶聯繫自己,詢問是否可以將前女友的衣物送來。
換來的新年衣
愛美是人的天性,尤其在快時尚和網購的攻勢下,服飾價格愈來愈低,讓許多人養成了「喜歡就買」的習性。「我以前也是這樣,上網看到喜歡就買,但有些衣服到手之後才發現尺寸不對;有些則是買的時候合身,回家後卻怎麼也穿不出原本的味道來,最終也沒機會穿。」以往,蔡夢茹懶得將衣物拿去回收,也不知道能送給誰,就直接將不合適的衣物丟到垃圾桶裏。「確實是很浪費,但收着我也不會再穿了,那倒不如丟掉。」這情況持續了好多年,直到她有幾個朋友從國外回來,給她帶來了好多的衣服。
「原本我想直接把這些衣服拿去回收,但在翻看之後,發現很多衣服還是很新的,有些連吊牌都還在。」心動之下,蔡夢茹篩選了一些衣物給自己,並邀請朋友前來篩選。「這些衣服這麼漂亮,而且是免費的,看得出朋友為此感到開心。」爾後,她再邀請張苑妃來篩選時,兩人一拍即合,一致認同衣物交換模式的可行性,於是開啟了The Swap Project。
蔡夢茹笑說,從開始經營The Swap Project起,她就不曾購買新衣了。「就連今年的新年衣也是換回來的。」每每與親友聚會,只要談起The Swap Project,蔡夢茹都會自豪地分享自己身上哪些衣物或配件是交換回來的,讓大家對二手衣物改觀。張苑妃則笑說,自己以往也經常網購,所幸自家姐妹多,遇到不適合的風格或尺碼時,可以送給她們,減少浪費。「不過,不是每件衣服都適合她們,遇到大家都不合適的,我也捨不得丟,只能收在衣櫥裏。」她透露,在參與The Swap Project之前,衣服有愈堆愈多的現象,但現在已經將大部分捐出來了。「現在我也會將一些『壓箱底』的衣服重新拿出來穿,嘗試不同的風格搭配。」
鼓勵大眾一起辦
互換衣物概念在國外已經很普遍,但蔡夢茹並不曾參與,她笑說當時以為自己是第一個這麼做的人,後來才發現很多人都這樣做了。「除了我們,本地也有一些組織推互換二手衣物的概念,如Style Swap Malaysia(簡稱SSM)。但他們進行的形式跟我們不同,SSM趨向平台,鼓勵大家自己辦,舉辦人可在平台中進行宣傳;而我們(The Swap Project)則是自己舉辦,邀請大眾參與。」不過她強調,大家的目標都一樣,希望能推起本地二手衣物交換風潮,鼓勵民眾舉辦交換派對。「大家可以先在家做,邀請親友參與,感受互換衣物的快樂。如此就能將這個概念分享給更多人。」
人手不足只好限制人數
張苑妃表示,大馬人對二手衣物的態度屬兩極化,有者完全不能接受,有者則非常支持。「有些人認為二手衣物很髒,其實不然。我們的條規寫着需要攜帶乾淨的衣物,所以大家都是將衣物洗了再帶來。要是你心理上覺得無法接受,拿回家後,可以再次清洗或消毒。」兩人認為這是心理潔癖,只要請他們來進行嘗試,終有一天能改變他們的心態。
另一邊廂,支持的民眾則不斷催促The Swap Project再辦下一場活動,希望繼續感受這種互換的樂趣。不過,由於義工人手不足,活動開始對人數設限,參與者需要先在網上報名,一旦名額滿了就會截止。「當然,還是有人抱着觀望的心態嘗試來到現場,我們還是會允許他們進去,但仍然希望能將人數控制在能力範圍內。」
藉此宣傳環保意識
「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互換二手衣物,以為我們是做回收的。」蔡夢茹透露,剛開始時,他們經常會收到破舊不堪的衣服,起毛、破洞等皆有,只能讓義工幫忙分類,將這些衣物取出。「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負擔。」即便是送環保,也需要人手和時間來處理,因此兩人經常在面子書上呼籲民眾帶「自己會想穿的衣物」前來,同時也會在活動登記櫃檯叮嚀參與者。她亦指出,2小時的互換活動完成後,工作人員仍需花時間整理,以尺碼分類,再將可送到孤兒院或需要送回收中心的衣物挑出來。其中有一次,她與義工等一行8人,花了6小時才完成分類。
張苑妃從事商場管理工作,對民眾普遍的購買意識較為了解。她指出,本地民眾仍然缺乏這方面的意識,大多無法抵擋促銷的魅力,本着「買了再說」的心態。因此,她認為還需借助各種機會進行教育,科普環保意識。「我們不時會在面子書上宣傳相關資訊,譬如一件衣需要40年才能分解、17%至20%的水源污染由織物染料造成等,希望能藉此提升大家的環保意識。」
【本文獲「馬來西亞東方網」授權轉載,原文:【新鮮事】The Swap Project 二手衣交換舊愛易新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