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地球】自然資源快耗盡 時裝產業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嗎?

撰文:李嘉㑣
出版:更新:

時裝產業對環境造成的問題多不勝數,當中亦有些「可持續發展問題」卻值得我們留意。直至2030年,預計該行業用水量將增至50%,並達到1180億立方米,其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增加至27.91億噸,而產生的廢物量將達到1.48億噸。這些統計數字明顯在告訴你地球資源快已耗盡,同時也讓我們反思:時裝產業是否真的能夠實現「Sustainable」?

時裝記錄片《The True Cost》中的片段(網上圖片)

近年,即使各大品牌已盡量改善這些問題,可是那些預測卻仍然存在。就像許多品牌利用可持續棉花計劃來減少用水、能源和化學品的使用。另外,新的染色技術,可減少高達50%用水量,同時減少整個供應鏈中所使用的能源和化學品。自2012年來,這項計劃影響到英國零售商,使每噸服裝的碳和水足跡,也分別減少了8%和7%。

地球資源快耗盡,同時也讓我們反思:時裝產業是否真的能夠實現「Sustainable」?(網上圖片)

相信大家都知道自然資源消耗速度有多快,終有一天人類會把地球資源耗盡,而目前狀況卻令人相當擔憂,雖然時裝界正在努力減少產品在環境上的足跡,但現今問題卻轉移到消費層面之上:對時裝永不滿足的慾望,意味著人們會購買越來越多衣服。自2012年來,在英國購買服裝數量就此增加了10%。隨著消費者愛新鮮愛追潮流,不單使他們買得多,丟棄衣物的速度,亦變得越來越快。許多人認為速食時裝是時裝界面臨多可持續性問題的根源,因此許多評論家、學者、非政府組織,卻建議「道德消費」可以導致其模式有所轉變。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開始認為「Slow Fashion」正在慢慢醞釀成為常態,消費者穿著經典款式的衣物可以持續數年,而不只是數月或數周而已。或許這是有助減低消費者購買服裝的需求,從而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然而,這一論點的邏輯是基於消費者是具有控制能力和可預測行為的理性行為。

其實,我們的消費行為比想像中更要自私......(網上圖片)

不過,在道德層面上卻沒有以主流方式去實現。具有道德意識的品牌,會認為阻止他們變得更具可持續性的問題有兩個,其一是消費者缺乏對行業所面臨問題的認識,其二則是顧客不願意支付可持續產品的價格。那麼,道德消費真的存在於主流時裝市場中嗎?只能說,口頭支持很容易,但問心你是否真的願意為上「道德」兩字花多點錢?我們的購物決策是基於理性、有意識的和深思熟慮的考慮,但事實上人類過於複雜的行為及時裝的本質,意味著道德消費恐怕不是一個可實現的目標。其實,我們的消費行為是比想像中更要自私......

購物時,總讓我們少了理性多了任性,忽視時裝產業背後帶來的後果。(Emirates Business)

特別是時尚消費,購物的最終決策,可能是由快樂及興奮的慾望所驅使。時尚算是一種社交活動,它用於確定我們的地位,亦是一種由情感慾望驅動的活動,都是來自幻想、興奮以及生活得更美好的願景。這些享樂主義的潛意識力量,使我們購買衣服時,卻有一種令人興奮和愉快的感覺。而這種消費行為,卻令我們少了理性多了任性,完全不理道德及環境層面所帶來的後果。相反,未來能否找到對時裝業的可持續解決方案?人們總是利用時裝來滿足自己的情感與自私的慾望,所以對新衣服的渴望,大概這是不可能改變的。因此,品牌不應利用所謂的道德標準來吸引消費者,而應該轉而使用新技術及商業模式來設計,例如回收或重新設計成新款式的產品,與此同時,亦要盡量少用原始材料、水、能源和化學品等來保護環境。

時裝記錄片《The True Cost》中的片段(網上圖片)

在這個模式中,我們的目標不是要在這個時代去改變數千年的演變,而是利用創新和創造力,讓行業屈服於我們固有的需求。這確是一項重大的技術和商業挑戰,但轉向這種以消費者為導向的模式,也有可能會為業務開闢新的機會,並且變得更具「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