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本地品牌DEMO主腦人Derek Chan:男性也可以溫文爾雅

撰文:姚嘉敏
出版:更新:

常說香港是一個國際金融大都會,經濟發展得很快﹔創意工業卻相對地慢,即使如此,仍有一班懷有希冀的設計師在這個彈丸之地默默地堅守著他們的信念,創造屬於香港的品牌。
在香港創立一個時裝品牌不容易,每年都有不少時裝設計畢業生,最後從事時裝的卻不多,經營自家品牌的更是寥寥可數。因此,編者總覺得每位設計師、每個自家品牌背後,都有一個獨特的故事,時裝品牌DEMO和其創辦人Derek亦然。
攝影:黃寶瑩

香港樓價和租金之高,可謂冠絕全球,一個自家品牌要在密集的石屎森林中尋找一處棲身之地確是不容易。今次走訪的品牌DEMO藏身於葵芳工廈之中,推開工作室大門,迎面而來的彷似另一個世界,在白色的主色調上配以乾花和小雕像作為點綴,散發出絲絲優雅的感覺。於Derek而言,開始自己的時裝品牌可能是個美麗的錯誤,剛畢業的他,其實未有想及創立自家品牌。

因贏得比賽而創立品牌

男性也可以溫文爾雅。
Derek

剛從學校畢業的Derek在一個時裝比賽中取得不錯的成績,並獲得一筆資金,在機緣巧合之下開始了營運自己品牌。DEMO是demonstration的簡寫,希望透過品牌展示男性的美。大眾對於男女都有不少性別定型,認為男生要剛強﹔女生要柔弱,Derek則認為「男性也可以溫文爾雅」。品牌的風格以古典、斯文、敦厚為主,展示出男性溫柔的一面。除此之外,曾經學習製造西裝和旗袍的Derek,對服裝細節亦十分講究,把當中一些傳統技術融入品牌設計之中。

+5

平衡商業與風格

現今社會科技發達,社交媒體之多更是前所未見,Instagram、Facebook、Snapchat……林林總總的網上平台對於時裝產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人們嚮往視覺衝擊大、迴響高的設計,在這個情況下,令設計容易變得虛有其表,沒有內涵,於是有不少人都批評設計師變得商業化,像商人多於設計師。對於商業與設計之間的爭議,Derek認為有商業成分是無可避免,畢竟經營一個品牌十分需要資金,系列中有「能賣錢」的產品十分重要。在這個年代,能夠平衡兩者才是更重要的。他表示系列中會有更大眾化的產品,如印花T恤、恤衫等,亦會有設計感較重的,除了可以藉此確立品牌風格外,同時可以造自己真正喜愛的東西。

努力保持曝光率

在香港做設計,困難多的是,高昂租金以及地小人多局限了空間外,社會整體氛圍亦是設計師們遇到的困難之一。Derek到過不同地方宣傳品牌,曾在巴黎時裝周設展,今年十月初亦透過DRF(Design Renaissance Foundation)到上海、北京時裝秀發表新系列,他說與其他地區相比,港人的接受能力不高,不願意嘗試新事物,而且對於本地品牌的認識亦不多。確實,相比設計師品牌,相信不少港人都會因名氣或面子而選擇各大奢侈品牌,這成了本土設計難以生存的原因。

常言道:「萬事起頭難」,不過對於Derek而言,最困難的時期並不是開初,而是中期。他說:「新的品牌往往有人想認識,有更多宣傳的機會。」曝光率對於一個品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新品牌討論性較多,曝光率自然也較高。但當新鮮感褪去後,較少人會有興趣去了解一個「舊」品牌,Derek又補充:「加上當時開始進入了摸索期,目標較不清晰,那段時間是最困難的。」當時Derek暫停了自己的品牌一年,希望可以利用更多時間去尋找自己的方向、探究自己想做的事。直至近幾個季度漸漸上軌道,會恆常地推出新產品。不過,設計新季度產品與製作訂單往往同時間發生,因此時間十分緊迫,這亦是品牌現時所遇到的挑戰。

在香港經營一個品牌如斯辛苦和吃力不討好,為甚麼仍會繼續堅持?「因為喜歡。」Derek這簡潔有力的答案,雖然看似老土,卻是最為真實,相信每位默默耕耘的設計師,都是因為喜愛時裝才會如斯努力下去。

「別人欣賞已經可以抹掉所有辛勞。」Derek淡淡然地說,隨後分享一則趣事,他說月前有位外國的芭蕾舞者Travis在Instgram上認識了DEMO,並開始聊天,雖然二人素未謀面,Travis卻願意在來港表演時與品牌一同拍攝了look book。相中Travis翩翩起舞,輕柔的布料隨身體的軌跡飄動,散發出陣陣古典、優雅的感覺,就似Derek所說「男性也可以溫文爾雅。」DEMO與芭蕾舞就像是天作之合。

衣服,除了用以蔽體,更是一種不需言傳、只需意會的共同語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