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巴黎品牌,卻在命運兩極:Carven與Balenciaga

撰文:張凱祺
出版:更新: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一樣能套用到時裝產業。他們同是巴黎品牌,卻在命運兩極:一個苟延殘喘的活着,另一個賺得盤滿砵滿。這帶來什麼的啟示呢?

Carven這所坐擁73年曆史的法國屋,數年頻頻換帥,禮聘Dior前設計師Serge Ruffieux幫手也未能救亡,最終連男裝都被逼砍掉,紐約獨立店都關門大吉,那時已見破產之倪端。近日Carven總部向巴黎商業法庭提交自願破產申請,透露品牌因SS18系列意外延遲導致虧損數百萬美元,評估財務處於不穩建狀態,現正進行法院接管程序及尋求買家。
另一邊廂,上周Balenciaga的CEO Cedric Charbi宣佈Balenciaga成為Kering集圑銷售額增長最快的品牌,更表示這歸功於Demna Gvasalia,百年老牌在其執掌下成功打進消費力最旺盛的千禧代(佔市場的三分一),不同「只有配飾大賣」的老現象,無論是手袋、鞋履或服裝,只要印上Balenciaga商標,就是千禧代熱捧單品。
讓千禧代醉生夢死的單品包括:
是不是「温和爾雅」的個性早已過氣?可能我們這一代都是attention seeking,總要找一些嘈冤巴閉的品牌去表現自我。至於清流,還真不易當,做小眾就要冒着某天小得看不見的風險。
圖片來源: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