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探Victoria Beckham和J.W. Anderson舊居:童年也不好過
《Vogue》十二月號,邀請設計師親自帶大家遊覽各自的家鄉,其中Victoria Beckham和J.W. Anderson二人現在是風光得很,但他們童年卻沒想像的幸運。
Victoria Beckham-英國Goffs Oak
碧咸嫂成長於倫敦以北的Goffs Oak大村莊,小時候是荒蕪之地,「School House」舊居經歷這40多年變遷,現在是一間既有錦鯉又有草坪的大宅。Victoria憶述昔日家裡連一個像樣的廚房也沒有,以前母親唯有用野外煮食爐準備晩餐。由辣妹升格為潮媽,追溯對時裝的啟蒙是來自母親的派對穿搭:厚肩pad、天鵝絨衣、15D絲襪。有其母必有其女,Victoria年紀雖小早已有時尚意識,渴望得到媽媽允許購買高跟鞋、唇膏,對女性美的追求就是始於這個Goffs Oak村落。Victoria回想自己的客房,牆身舖上Laura Ashley的少女感壁紙,那裡不僅是讓她做夢的睡窩,更是逃避現實的避難所,因為她曾是校園欺凌的受害者。同時,她也是受Coco Chanel影響的女人,Chanel説過「不噴香水的女人沒有未來」,Victoria透露童年的梳妝台上,會擺放蒐集自媽媽朋友的Chanel香水空瓶,滿足一下虛榮心,達成世俗眼中的「真女人」標準。
你我也與Victoria分享着同一個少女時代,別見笑,筆者也曾收藏名牌紙袋,攝在床褥下好讓它保持筆直,還有,哪個少女不會偷偷塗媽媽的口紅和香水?回想我們小時候對女性的想像,也是來自電視、雜誌的明星:紅紅的嘴唇、翹挺的美臀,相信辣妹時代Victoria的形象(和整形項目),正好是影射當時社會對女性標準的理想。時至今天,碧咸嫂不再是要順應潮流的女人,釋放的girl power不再是靠柴娃娃嗌歌嗌出來,而是用獨立的行動力:四子女之母、創立同名品牌、擔任聯合國代言人,這都是活出自己statement的最佳證明。
Jonathan William Anderson-北愛爾蘭
Anderson的童年都生活在動盪不安的現實中,先天讀寫障礙、遭遇動物瘟役,一次又一次擢破了他成為獸醫的夢想,幾番波折至今成為兩個時裝品牌掌門人。Anderson帶讀者來到自己以前讀書的班房裡,他講述自己最著迷的同志文化,絕非從書本學到,北愛爾蘭的教育一直對「gay」三個字母隻字不提。Anderson總不被困難難倒,身處愈封閉的氛圍,他愈想要突破,其顛覆性除了見於衣服的立體剪裁上,也見於他怎衝破「讀寫障礙」的關口。無法成功通過小學畢業考試,他提及:「考不上等於不能和朋友升學校,年紀那麼少,根本承受不了」。學術天資匱乏,2000年代爆發手足口疫症和沙門氏菌,天注定長於農場家的Anderson無法實踐獸醫夢。When one door closes another opens,讓Anderson萌生「時裝設計」念頭,就是常為他注下強心針的美術老師Rhonda Hutchinson,現在母校走廊還貼上Anderson肖象和成就作表彰。
筆者很愛讀設計師的故事,因為總可以在他們自身經歷與設計作品之間找到連結,而設計師之間也有共通點,就如以上Victoria Beckham和J.W. Anderson,他們不是出生於最好的時代,也能成就出可作借鏡的人生。
資料來源:Vog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