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套紀錄片:在光影世界看時裝設計師
今年有關Dries Van Noten、Martin Margiela和Manolo Blahnik的紀錄片陸續登場。此外Pierre Bergé離世不久,大家也可重溫他回憶Yves Saint Laurent的《L’Amour Fou》。不能錯過的,還有小編私心推介的《Dior and I》。
Dior and I(2014)
此片攝於Raf Simons最初加盟Dior之時,他要在八周內完成其首個高級訂製服系列。從未涉足高訂的Simons不但要面對外界一片期待(和質疑),不擅交際的他更要跟初次合作的資深衣匠交手,幸獲得力助手Peter Mullier作為溝通橋樑。對於有些人來說,時間有限,不如睇餸食飯?但Simons卻挑戰難度,例如決定以鮮花製作flower wall佈置會場,華麗夢幻的場面至今仍教人難忘。觀眾更有機會窺見品牌高訂工作坊的日常,深切感受到舞台上的系列,背後原來有血有汗有笑有淚。此片雖算平鋪直敘,但真摯的感情最教人動容,看到Simons在騷前壓力大得哭了,觀眾們都不禁紅了眼。在他離巢後的今天重看,內心更是多了幾分唏噓。
Dries(2017)
《Dries》的主人翁是安特衞普六君子之一Dries Van Noten。他是時裝圈中出名的好好先生,《紐約時報》形容他是「a man of little ego and big ideas」;其個人同名品牌至今仍是獨立營運,不靠大集團,不賣廣告,不推出副線,不會一年推出八個系列,卻被《Vogue》形容為「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independent designers」。在這浮誇當道、人人爭出位的紛擾亂世,實幹型的Dries Van Noten一直保持專注低調,只憑優美的服裝和時裝騷教人驚艷,帶領品牌在圈中站穩陣腳,在我看來簡直是荒漠甘泉。
We Margiela(2017)
近年最萬眾期待的時裝紀錄片《We Margiela》早前終於在官方網站發表預告片。此片之所以吸引,一來是Martin Margiela本人和品牌向來傳奇又神秘,二來是此片邀得品牌共同創辦人Jenny Meirens與當年的幕後團隊參與,首次對外講述他們眼中的Margiela。月前與世長辭的Jenny Meirens,在今年初少有地接受了《紐約時報》訪問,分享品牌經典嘜頭、用分類廣告充當時裝騷邀請函等的故事,再次燃起大家對品牌的興趣。《We Margiela》的宣傳手法更承襲品牌一貫的怪雞風格,例如官網設有訂購功能(名額999位),只要付上23歐元(包郵費)便可收到三個郵包,據網上資料指,內容包括照片、信件、會議紀錄等,擁躉們很想要吧?
Manolo: The Boy Who Made Shoes For Lizards(2017)
電影解答了Manolo Blahnik如何跟鞋和蜥蜴扯上關係,展開40多年的鞋履設計生涯,也談到已故時尚教主Diana Vreeland如何鼓勵他將草圖變成實物,他又如何在1970年代成為《Vogue》英國版首位登上封面的男性。預告片中,他更表露其幽默一面,戲言:「說來可悲,但我這輩子只愛待在工廠裡造鞋。」(能享受自己喜歡的工作,一點都不可悲吧!)作為近代最有名氣的鞋匠之一,Manolo Blahnik向來深得名人紅星支持,因此這套電影也是星光熠熠,邀得Anna Wintour、Rihanna、André Leon Talley等人助陣,分享他們對品牌的看法。
L’Amour Fou(2010)
時裝大師Yves Saint Laurent離世後,其生意拍檔兼摯愛Pierre Bergé決定拍賣他們共同收藏的數百件藝術珍品(當年轟動一時的圓明園獸首也是其一)。《L’Amour Fou》一片,透過聖羅蘭先生的遺物,以及最了解他、伴隨他半生的Bergé的回憶,讓觀眾了解這位大師的內心世界和二人一起走過、相知相惜的日子。Bergé早前離世,象徵一個YSL世代的正式終結,大家不妨重溫這套電影,緬懷他們這份「瘋狂的愛」。
Valentino: The Last Emperor(2008)
年輕一輩可能只記得Valentino今時今日的仙女裙,但品牌創辦人Valentino Garavani的地位在圈中更是舉足輕重。縱橫時裝圈近半世紀的他於2007年退休,此片紀錄他如何準備final show,也追蹤他與拍檔Giancarlo Giammetti在公在私的親密關係。片中可見他在受訪時被問到「What do women want?」,而他則自信霸氣地回應:「They want to be beautiful.」電影名字改作「The Last Emperor」,正好呼應他這份王者氣勢。
製作:Stefanie T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