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禮】時裝學生,你們的老師有話說

撰文:陳樂兒
出版:更新:

9月又被稱為「金九月」,在時裝界裡是另一個循環的開始,時裝周、雜誌重點封面、開學季……在香港,還有剛落幕的CENTRESTAGE活動與YDC比賽。於這個迎新的月份,一眾新丁與老鬼們又怎樣看「時裝」?

教育是時裝工業中一個承傳與啟蒙的過程,畢竟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是鬼才,可以立刻創造出新系列,更沒有天生懂得攝影、營銷、研發布料等的天才。而在這個不斷推陳出新的學科與行業,各人自有其看法與抱負。一物就分別邀請了香港理工大學製衣及紡織學系時裝設計教授Raymond Au與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時裝及設計學系糸主任Elita Lam分享他們對行業的了解,以及對新生舊人們的寄語。

香港理工大學製衣及紡織學系時裝設計教授Raymond Au,學生或同事都會叫他Professor Raymond,從事時裝教育工作已有37年。(鄭子峰攝)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時裝及設計學系糸主任Elita Lam,從事時裝教育工作十多年。(由受訪者提供)

o:object a
R:Raymond Au
E:Elita Lam

o:你們怎樣看目前院校的時裝教育制度?

R:我希望課程可以有革新,所以自己也參與了很多有關的研討會及委員會,可是從一些委員會中可以看到香港的時裝教育已死。院校文憑課程由三年制變兩年制,學分也減少了,變相減少了學生動手裁剪與練習的機會。其實年青人很需要輔導與培訓,兩年的時間未能訓練到一個設計師需要具備的實際操作知識,他們只學理論是沒有用的,我理想中的革新仍未能達成。

E:我們較注重work-ready的課程設計,會提供多些實習機會與培訓,尤其會派一些學生去跟老師傅學習手藝,講求手藝承傳。這是以前忽略了的部分,現在以教育去補足。我們與大學的制度也不一樣,老師們少了做學術論文的負擔,便可以將更多時間放在學生身上,讓他們裝備得更好。

o:就你的教學經驗,你認為現今的時裝學生與以往有什麼分別?有什麼長處或不足?

即便是自己未直接教授過的學生,Professor Raymond亦願意與他們分析在設計、選材上的問題。(鄭子峰攝)

R:以前的學生比較乖及聽話,現時上課大家都是玩手機,不太專心了。而且他們有些時候只照template畫紙樣及設計圖,缺乏原創性。再說目前學生自己動手做衣服的機會及時間減少了,很多人都是拿出去給師傅做,但最大問題是他們連自己的設計圖都未能準確傳達予師傅,連自己本身要做的mock up與細節設計都被師傅們控制了。

有一次我見到一位學生在學校studio坐了好幾天,每次經過我都見到他對着模型公仔與布料,終於我忍不了便過去問他想做什麼。原來他是想做立體剪裁,但不懂如何做,於是我便直接在公仔上示範給他。其實作為老師是「要開道門俾佢」,特別是剪裁技巧上,因為fashion design不等如畫畫。

E:以學習機會來說,其實香港的時裝學生比以往多了很多機會去參與海外時裝活動,除了院校的交換計劃及實習計劃,CreateHK、Fashion Farm Foundation與香港設計中心也有提供機會予一些較成熟的時裝品牌去參加外國時裝周。

o: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目前香港或其他地方的時裝工業發展概況嗎?

R:在這一行裡,要平衡學位與經驗很難。我以前在倫敦從事high fashion的製作時收入很可觀,但回流香港後因為沒有本地行業知識,也要由低做起。而最近我在幫學生找工作,其實他已經是碩士畢業,但那家公司也只開出一萬元工資。一方面是學術制度與行業需要的經驗未能配合,才有工資與學歷不成正比的情況;另一方面學生們也要自己衡量金錢與學習機會,看看這家公司是否值得你學習而不考量薪金。

E:時裝行業中其實對學生們的紙樣技術也有要求,是學生們在學時不能忽略旳一門技能。另外,電子商務發展與科技發展,如3D打印、運用電腦軟件等都持續在發展,大家都在摸索時裝發展的新方向。

o:有在時裝界的生存法則嗎?

R:教育並非魔法,學生在完成學位後是無法自動成為時裝設計師的,他們必需持續學習去鍛鍊自己。每個人都必需抱着熱誠去學習、發問並尋找答案,沒有標準答案與路線,一定要自己「執生」。在倫敦時我還很年輕,剛巧有一位設計師找我做production,本身我怕自己處理不來,但後來酬勞算可觀便接下了。直到試身那天,才發現為那設計師行騷的全是top model,十分緊張,幸好錯手刺到model時她們都不會發脾氣。那一次經驗告訴我要勇敢一些去接受挑戰,其實可以讓自己學到很多。另外要學會觀察自己的不足,不斷去改善,不要因為他人沒有指正就放任不管,一切全在於心態與態度。

E:要多元化發展,work as a team,與不同領域的人合作去互相補給。

o:對時裝新丁或畢業生,可以給他們一些建議或寄語嗎?

R:對於一些畢業生,如果要建立個人品牌首先是要找對市場,自己選擇要做哪類fashion design和市場的承受力,如果你把Baleno的貨放在Joyce的店內賣,就是一種錯配。十個學生有九個都缺乏商業頭腦,一些年青設計師可以考慮找合夥人,特別是具商業、會計、平面設計頭腦的夥伴,可以互相補足品牌發展的不足。另外品牌形象也很重要,比如說在太興、大家樂買一杯咖啡都比四季酒店的咖啡好飲,但為何四季酒店可以賣高幾倍價錢呢?其實香港的時裝設計學生都有天分,但他們缺少了包裝自己的技巧,很多時候問他們為何讀時裝、為何有這個設計,他們都只回答「因為我鍾意!」這顯示他們缺乏了一種storytelling的技巧。

對新生或想進入時裝行業的人,其實「first degree is nothing」,很多人讀第一個學位只為滿足父母期望,但過後你如何選擇路向才是至關重要。另外老師的角色也很重要,他們決定了是否能啟蒙你的天賦與想法,就好像煮青菜一般,可能大家擁有一樣上等的材料,但煮的手法不同就決定了出來的是一碟青綠爽甜的油菜,還是發黃、味同嚼蠟般的菜。當年在London College of Art修讀一年後曾經很想回到香港,因為那邊的兼職老師轉得太快,根本學不到什麼。後來有一位紙樣師傅來代課,我便突然明白到紙樣在時裝設計中的重要性,慢慢知道什麼是時裝設計。

E:一些剛畢業的學生,你們有心就不要容易氣餒,畢業那一刻不代表你就是天王,要放闊心境與眼光。時裝行業發展太多太快,你們要知道市場轉變,多參加一些時裝活動,建立自己的網絡,會幫助你在時裝行業中打滾。政府也有很多幫助,要自己多去發掘。

新生們,你們不要害怕辛苦。時裝設計是一件很複雜的事,它不只是畫畫,還包括了一些社會趨勢與文化影響,老師們也很有心去幫助大家去理解,未來你們也要積極參與一些業界的活動。

下回還有學生版本的訪問,一起談談他們對時裝學系與行業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