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行·南沙|科技賦能創多個全球之最 企業寄望未來與港澳合作

撰文:鄭寧
出版:更新:

「灘塗起新城」的南沙區,總給外界一種大片荒地、農田遍野原始之感,彷彿打造灣區之心、發展科創產業、建設海洋強區等仍是政策中的概念。對於一些香港市民而言,這裏不過是逢年過節才要「返鄉下」的故土而已。
然而,從2012年正式公布的《廣州南沙新區發展規劃》至今已經過去11年,南沙區的GDP從2012年不足800億元、在全市排名倒數第二,增長到2022年的2252.58億元,並以4.2%的年增速居廣州之首。2022年6月,國務院發布了《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簡稱:南沙方案),為南沙的發展再次注入活力。
11月初,《香港01》記者隨粵港澳大灣區集中採訪團進入南沙,探訪了南沙發展的支持力量,以及在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時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進入南沙,一路的風景經常是一側是芭蕉林,另一側是嶄新拔地而起的高級寫字樓,形成鮮明對比。即便在南沙區內,採訪團在往來參訪各企業機構時仍花去大量交通時間。南沙地大人少,甚至給人一種荒涼的感覺,然而,是什麼吸引了行業尖端企業來此設立總部、扎根落戶?成為採訪團最關注的話題之一。

採訪團參訪了中科宇航、廣州數據交易所、廣州巨灣科技、廣州港南沙港區4家代表性企業機構,從航天科技、新能源、數字經濟到港口交通,採訪團目睹了南沙這些年來多元化產業的蓬勃發展。

真金白銀助力航天企業 實現大灣區「上九天」之夢

2022年6月,中科宇航落戶南沙,成為廣東省首家商業航天火箭企業。中科宇航的到來,使得大灣區「上九天」的夢想變為現實。同年9月,南沙頒布了「探天九條」,為區內的航天企業提供高達億元的資金支援。

有了真金白銀保駕護航,今年6月7日,中科宇航參與研發,並在南沙生產的首批火箭「力箭一號」遙二運載火箭以「一箭26星」的方式成功發射升空。除了政策支持,南沙龐大的土地資源,使佔地約600畝的中科宇航得以實現生產、試驗、總裝、測試等一體化工作,甚至能夠滿足未來30發火箭的年產量需求。

坐擁大灣區中心的地理位置,上接陸路、下通海港,使得中科宇航能夠輕鬆地將火箭運送到內地或文昌發射場。此外,中科宇航的品質主管黎煒聰表示:「研發過程中,我們會考慮上游下游產業配套,用好大灣區德高端製造產業群聚。」

中科宇航製造部部長項澤斌提到,廣州高校眾多,便於吸納人才,這也是中科宇航來到南沙的重要考量之一。不過他坦言,中科宇航目前尚未有港澳籍科研人員,也未能與港澳企業及機構展開合作。但他們希望未來能夠透過大灣區的平台「走出去」,吸引港澳的優秀人才加入。

商業火箭企業落戶南沙:2025年實現太空旅遊 未來冀香港人才加入

望借灣區港校資源 率先探索科創數據跨進流通

2022年9月,廣州數據交易所在南沙創立,憑藉其「一所多基地多平台」體系,已在過去的一年多內進行了超過1360項交易,涉及人工智能、智慧金融等23個行業領域,覆蓋全國26個省份,成交筆數超過4560,總交易金額超過22億人民幣。

對於與港澳的合作,交易所總經理魏東表示,「廣州數據中心立足廣東,面向港澳台,服務全國。」希望能基於南沙孵化與港澳合作的數字特區,探索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跨境雙向流通機制。

由於內地與香港的數據規則仍有出入,要如何做到「數據跨境流通」,仍是一項難題。魏東表示,已積極與相關部門進行研究和探討,希望可以求同存異。另外,大灣區內有很多「北上」的香港高校,廣州數據交易所期望先從科研入手,率先探討科研科創數據的跨境流通。

「全球充電最快」超級電池助力港車北上

隨著近些年內地新能源車發展勢頭迅猛,充電樁需求也在快速增長。在南沙,廣州巨灣技研有限公司的目標是「讓充電像加油一樣快!」,成立短短3年,該公司就已發展成一家獨角獸企業。而由該公司研製的超級電池更是達到全球最快充電速度。

巨灣企業品牌公關部部長黃宏琬在演示超級電池的快充速度時,僅短短一分鐘,電池迅速從33%充至56%,僅需8分鐘就可完成從0充電至80%。黃宏琬指出,超充技術的迭代升級,將為「港澳車北上」和未來的「粵車南下」政策增添力量。解決「續航焦慮」,讓民眾對跨城使用新能源汽車更有信心,從而推動大灣區綠色城際交通網的形成。

對於選擇南沙,黃宏琬表示,「廣州有較好的新能源車產業鏈累積。我們落腳南沙後,明顯感受到愈來愈多的新能源車企、充電樁營運企業正在加速向大灣區聚集。」

除了相關產業聚集,總經理柴成斌亦表示「南沙處於大灣區核心地帶,新能源人才也願意到廣州工作。」雖然目前還沒有港澳籍同事,但「我們歡迎港澳在新能源行業的同事加入我們,跟我們一起工作。」

全球最大規模全自動化碼頭 南沙港與香港互補非競爭

參觀廣州南沙港四期碼頭時,眼前佔地面積約120萬平方米,堆滿貨櫃的港區,僅由無人駕駛智能引導車調度穿梭,令人感到震撼。據介紹,整個碼頭目前有120輛可24小時持續作業的智能引導車,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全自動化碼頭。而行政、技術、操作人員總數僅約300人,他們可在室內舒適安全的環境中喝著咖啡,通過遠程操作完成繁複的工作。

+1

全自動化投入運營一年來,南沙港四期集裝箱測試吞吐量達92萬標箱,集裝箱年通過能力穩步提升至2400萬標箱,位居全球單一港區前列。

儘管南沙港毗鄰香港港口,但廣州港生產業務部市場營銷總監王沙靈強調,南沙港與香港港並非競爭關係,而是合作互補。南沙港聯通鐵路,實現了海鐵、江海多式聯運,使得香港港的貨物能夠經由南沙港通過鐵路運往內陸。反之,南沙港無法處理的危險品等貨物,則可依靠香港進行中轉處理,因為「香港是自由貿易港,政策比較靈活」。目前,每年有70至80萬個標準貨櫃通過香港港進出口。

南沙使命「深化粵港澳全面合作」

與深圳前海、珠海橫情並列粵港澳三大平台,南沙區擁有803平方公里最大的土地資源,依仗其「上通陸路、下接海港」的優越交通條件,坐落於灣區中心的地理位置,並背靠廣東豐富的高校人才資源和各種政策優惠等,這些「硬核Buff」的層層疊加,使得區內的企業機構擁有絕對優勢。

然而,南沙的任務不僅是為廣州謀發展、為內地企業提供高水準的開放平台,還肩負著作為「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的重要使命,包括鼓勵港澳青年到南沙創業和就業,探索推動南沙事業單位、法定機構和國有企業引進符合條件的港澳青年人才。

4企業與港澳合作鮮少 皆無港澳籍人才

然而在這次的參訪中,4家企業與港澳之間的合作似乎並不太多。當採訪團向各企業負責人提出有關「目前港澳籍員工的引進」、「當前與港澳的合作」,以及「是否會引進港澳資金」等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的相關問題時,令人遺憾的是得到了多數否定的答案,負責人們將與港澳機構的合作和港澳人才的聘用寄望在未來。

「未來可期」的同時也充滿挑戰。

《南沙方案》指出,到2025年,南沙要成為港澳青年安居樂業的新家園;到2035年,區域內港澳居民數量顯著提升。另外,為吸引港澳人才,南沙為就業執業的港澳青年一次性最高12萬元就業獎勵和每月最高5千元薪金補貼。對聘用港澳青年的用人單位最高給予20萬元的招聘錄用獎勵。給予促成港澳青年南沙就業的人力資源服務業企業、組織、機構最高10萬元促進就業獎勵。除了金錢補助外,還提供住房、社保、子女教育等各類扶持。

2025年並不遙遠,當政府提供的各種人才政策已逐漸讓港澳青年帶著好奇和期待走向南沙時,區內企業是否能更加積極地「走出去」實現港澳人才與機遇的「雙向奔赴」?是否憑藉南沙帶來的絕對優勢,去實現更多粵港澳合作?期待負責人們在寄望的未來,給出肯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