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甲.博評】皇馬三年抱兩:施丹之功首在推動本土化

撰文:運動公社
出版:更新:

文:高俊賢@運動公社

皇家馬德里三年抱兩(歐聯冠軍),去年年初才接任球隊帥印的施丹固然功不可沒。施丹的成功,除了有賴戰術得宜(可參考世界波的文章),亦是因為他有效調整銀河艦隊年代球隊的建軍方針。只有施丹不可企及的威望,才可以讓球隊建立起陣容平衡。

施丹所糾正的,正是球會奉行多年的「施丹 – 柏雲」政策(Zidanes y Pavones)。對於球會主席皮利斯每年夏季買進一位巨星的方案,香港傳媒冠以「一年一星」之名,其實這種叫法並不確切。皇馬大堆頭買巨星不假,但是並非完全忽略自家青訓,只是所買的巨星都堆積在中前場,而後場方面則嘗試起用青訓系統出身的小將(例外的情況,當屬2004年從羅馬收購森美爾,但他在次年便轉投國際米蘭),例如中堅柏雲、左閘巴禾和米基爾托利斯。施丹、費高、朗拿度、碧咸、羅賓奴等名將一一歸入皇馬麾下,使球會的商業影響力暴增(尤其是在亞洲);但另一方面,球會因薪酬架構不會留住有份量的後場球員(像馬基利尼),而後場一眾小將和中前場的級數相距甚遠,故此這套政策無疑於揠苗助長。

在蒙受外間過大的壓力下,柏雲的成長不如預期,最終無法獨挑大樑,在2007年離開。至於米基爾托利斯和巴禾,後來的發展亦不順利,最終黯然離開。更甚的是,中前場具天份的小將完全沒有向上流的機會,例如前鋒樸迪路、尼格度、蘇達度和馬達都要在外發展才可以上位,並且躋身國家隊。

施丹在執教一隊之前,他曾有兩年指導B隊的經歷,對於青訓球員有豐富的認識。(Getty Images)

施丹見證過這段歷史,固然體會至深。而且,在執教一隊之前,他曾有兩年指導B隊的經歷,對於青訓球員有豐富的認識。無論質或量,皇馬青訓營其實有穩定的出品,即使他們的能力不能壓倒用天文數字換來的大牌球星,但他們對皇馬的身分認同和犧牲精神,能夠凝聚皇馬更衣室,並且在比賽裏為球隊貢獻良多。環顧其他成功的歐洲球會,無不要在維持戰鬥力和青訓發展之間取得平衡,這正是過去十數年來皇馬缺失的東西,亦是在大賽無法突破的原因。如今皇馬有的,不僅是厚實的陣容班底,更是前所未有的團結和意志。

施丹能夠撥亂反正,源於他在球會內部的威信。當下這一代皇馬青訓球員的戰力和上限(像摩拉達、拿祖、卡華積和華斯基斯),未必遠遠凌駕於那些前輩,但他們能充分發揮所長,既是前輩們沒有的際遇和運氣,也是因為施丹用人得宜。除了他們,艾斯高和阿辛斯奧兩位本土球員亦獲得重視。施丹以艾斯高代替夏美斯洛迪古斯,是今季皇馬成功的一大原因。要在會長皮利斯的壓力下棄用大牌,畢竟不是容易的事:施丹曾經是昔日更衣室的領袖,而且與皮利斯關係良好,換作其他主帥,恐怕也沒有這種優勢。 

衛冕歐聯從來難比登天(尤其是近二三十年),但施丹現在累積的成就,卻能望一眾名帥項背,也說明皇馬最大的問題,從來不在技戰術,而在於更衣室。然而,施丹要比前人更進一步,就要在戰術方面下更多的工夫。誠如中國一位知名的西班牙球迷Harpul所說,皇馬在戰術思路上並不統一(重視衝擊力和控制力),這些搖擺可以為對手留下反制空間。如果說這兩年的成功是源於施丹優厚的成長環境,往後數年更得看他的戰術修為能否再上一層樓。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