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宋會」?台灣別鬧了

撰文:下海觀岸
出版:更新:

台灣APEC代表宋楚瑜19日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在APEC會議上的「見面」,被媒體廣為報道,但耐人尋味的是大陸和台灣島內對此「見面」有着不同的解讀。
台灣對此次「會面」更多的是表現在「樂見」,台灣APEC的顧問李鴻鈞稱「雙方有自然友善的互動」,互相問候;陸委會的回應更是自信滿滿,稱「兩岸的經濟領袖代表在會場的自然交談,政府相關單位均有掌握」。
然而,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當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就表示,兩人「只是在會場的休息室進行了自然簡單的寒暄」。

習近平(右一)、宋楚瑜(左二)19日於秘魯利馬出席同場活動,鏡頭前雙方未有互動,但隨團親民黨立委李鴻鈞表示,習宋在會前已有「自然友善的互動」。 (中央社)

很顯然,這次習近平與宋楚瑜不公開、偶遇的會面方式與以往擔任台方特使的連戰、蕭萬長與大陸領導人有正式會晤的形式有所不同。而為何讓宋楚瑜參加APEC會議卻只是禮節性的「淺談」呢?

事實上,當蔡英文當局以打着「小算盤」的態度讓宋楚瑜參加APEC會議時,大陸就多次表示,重要的不是誰參加,而是必須符合一個中國原則和有關諒解備忘錄的規定。而最後讓宋楚瑜參加,一是因為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11月初於北京進行「習洪會」時,特別誠摯呼籲,希望陸方不阻撓宋楚瑜參加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宋楚瑜堅持「九二共識」,認同「一中」,與大陸兩代領導人都有交情。在參加APEC會議前,宋楚瑜藉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強調親民黨在兩岸關係上主張「兩岸一中丶反對台獨」,也可以說是給大陸的釋放善意。

面對台灣釋放的「善意」,為何國台辦回應只是「自然簡單的寒暄」呢?寒暄字面意思就是互相問候之意,說明大陸對台灣釋放善意的一個回應,更重要的是這其中表現了大陸的立場,只要不違背「一中」原則,一切好商量,但是你蔡英文喜歡打「迂迴戰」,大陸卻不會總是給你機會。

早在2015年習近平即對台灣提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的警告,再到最近習近平在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用6個「任何」來表述不允許中國領土分裂出去,這都可以表明習近平對於台灣的「強硬決心」。

但是蔡英文政府呢?自520上台以來,對「九二共識」模糊應對,民進黨去中國化小動作又不斷,即便是看似宋楚瑜在兩岸關係上主張「兩岸一中丶反對台獨」,但也只能是代表親民黨的態度,並不能代表蔡英文政府。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宋楚瑜為民進黨背書並不是一次兩次了,日前,在台灣「總統府」公布的20名「總統府資政」名單中,宋楚瑜與眾多台獨大佬一起,不得不讓人懷疑宋楚瑜的飄忽與投機。而這些大陸都看在眼裏。

在APEC會議上,國台辦強調了兩人見面性質就是「寒暄」,相當於告訴台灣媒體,告訴台灣,不要過分解讀,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冷對抗的僵局依然,形成的負面效應還會愈來愈大,一味的小動作不斷,習近平留給台灣的「答卷」時間並不是沒有期限的。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