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01】香港廢青不會明白《末世街10號》的好

撰文:陳毒瘦
出版:更新:

《末世街10號》好玩過癮,正如《食神》唐牛的說法:「真係估你唔到」,《末》的劇情發展往往遠超想像,毫無悶場,編劇們應記一功。
多得監製J.J.艾布斯嚴謹把關,製作時沒漏出風聲,就連男演員 John Goodman 都以為自己參演一部叫《Cellar》的電影,假戲名《Cellar》是慎防劇本外洩的幌子,昆頓塔倫天奴不妨試試。

從《末世街10號》的真.英文片名可見,它跟2008年的《末世凶煞》有關連,但實在關係不大,勉強算是精神延續作。今趟放棄讓人頭暈目眩的POV手法,採用(貌似)客觀的第三身敘事方式,但並非全知視點,而是從女主角Michelle 的視點出發,觀眾跟她一起猜疑其他角色的用心,絕對是整部電影的優點。

然而,缺點倒是有的。我略嫌片首15分鐘的配樂太吵耳,配樂師 Bear McCreary 有點傻西瓜,用罐頭音樂告訴你哪一幕需要緊張,哪一幕需要笑,他不懂有時候沒有聲音才是最恐怖,不信的話可看看日本恐怖片,寂靜無聲的狀態能引起焦慮感。

除此以外,《末》包含頗多經典恐怖片的元素,例如最後女主角穿上 DIY 防毒裝,我想大部分港人會聯想起《伊波拉病毒》,又或是雨傘運動那87枚催淚彈,而我就聯想到《異形》,女主角真的有幾分太空英雌雷普利的風範,兩部戲同樣玩幽閉恐怖,不過一個在外太空,而一個在美洲大陸的某個地窖。

老實說,香港發行商有點失策,《末世街10號》應該直接出碟,又或者作局部放映,現在於全港九新界鋪天蓋地公映,結果只會蝕錢收場。原因很簡單,針對一般香港人的口味,《末》是一部很難消化的電影,容易引起水土不服。

港青不明白女主角Michelle害怕Howard什麼。電影的性暗示處處,例如Michelle穿黑色底橫,露出一雙雪白的玉腿,港青你們有所不知,這並非純粹滿足男性眼球,而是導演刻意之舉,他好像嫌不夠可口,更在Michelle和Howard的關係灑下一點類似亂倫的味道。

某程度來說,《末》是一部變奏虐殺片,繼承人家的特有類型“Slasher Film”的傳統,這個系譜源自希治閣的心理驚慄經典《觸目驚心》,其後發展出《德州電鋸大屠殺》、《殺人不分左右》、《I Spit on Your Grave》和《沉默的羔羊》等恐怖電影,都是少女被擄至深山大屋/流落荒郊遇上殺人狂的變態故事。

為什麼美國會出現這一獨特的恐怖片種?有別於「地少人多」的香港,人家整個北美洲地大物博,鄉郊裏屋宇與屋宇之間可以相隔八千里,若然有人失蹤,警察亦難以搜索,這種地理觀遠非住慣劏房的港人可以想像;再加上基督教「愛你的鄰人」的倫理觀,要對陌生(白)人獻上無私的關愛,有機會撞上外表正常,內裏瘋癲的邪教狂熱份子,誰知道他/她會否相信上帝指派自己建立新的以色列國,想捉人玩禁室培慾?美國有很多相關的新聞,比方說,堪稱「摩門教Jerusalem」的猶他州,幾乎堆滿了摩門教徒,他們有名你叫「末世聖徒教會」(編按: 現稱「後期聖徒教會」),當中有信徒跟戲中的Howard一樣「未雨綢繆」,預先興建避難室,儲定食物乾糧,做足準備迎接末世降臨,實行一夫多妻制的神聖國度,甚至有亂倫慘案。

現在《末》將美國人的末世情意結呈現,再加入Lovecraftian怪獸,對於人工不高過15K、既沒有車也沒有樓的八九十後來說,他們不會懂,因為廢青們沒有充裕的資金,沒法出去外地見識世面,故然難以投入;相反,有錢的官二代、富二代,由於他們自幼家澤父蔭,一早有英美護照,不用在香港受苦,住慣美國大宅,食慣熱狗,即使他們沒去過美國的鄉郊地方,也從當地人口中聽過相關傳說,皆因他們早就融入西方文化,自然睇得明,讀得通透。

總之,《末世街10號》是一部好電影,但大部分香港人不會看得懂。當然,它不是一瓶82年Lafite,但起碼是大麥啤酒,有識之士才會品嚐,發行商應該在中環和上環等高尚地區作局部放映,相反,九龍新界放映《十年》、《老笠》和《選老頂》,讓班港青消消氣就好。換言之,連睇電影享樂都由權貴弟子壟斷,無計,誰叫你們輸在起跑線?

 

【編按:劇情取自《末世街 10 號》Twitter。】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