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香港教師中心選舉:阻止濫用資源,遏止不當教材的逆境戰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郭志傑(中學教師)

筆者是一名教師,過往曾參加香港教師中心舉辦的活動及讀過其出版物,深感它在推動本地教育專業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近月有幸和曾任教師中心委員的前輩交流,自己亦翻閱了一些資料,對教師中心的運作多了一點了解,於是稍作整理,希望供全港教師投選新一屆成員時作為參考。

香港教師中心是按回歸前《教統會第1號報告書》建議在1989年成立,由教育局負責秘書處服務及日常運作,旨在提供一個中立環境,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在職培訓,並鼓勵各項教學創新。多年來不少老師(包括筆者)都透過中心舉辦的活動及交流,得到助益,歷屆教師委員為業界所付出的心力,值得欣賞,不過稍稍了解教師中心委員會的組成架構,以及近年部分推展的項目,便發現存有不少問題,亟待改善。我想各中小學教師如能透過積極參與是次選舉,就算無法完全扭轉,撥亂反正,至少可以減低惡化下去的機會。

普選委員只佔一半,另半組成問題叢生

要知教師中心委員的組成,只得一半(35位)由全港教師一人一票選出,另一半則由各類教育團體互選(另加兩位官守委員),這種組成方式類近立法會功能組別,本來會內包含一些師資培訓機構及教育行政團體代表有其適切性,然而卻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不少屬同一組織的幹事,卻另外成立一些團體,甚至代表該團體出選,變相造成一個組織實際有多位參選者,這種「圍威喂」互選的情況,在分拆成只有十幾甚至僅有幾個「團體選民」的分組界別,就顯得極不公平,為數極多的左派及親建制背景的代表,就因此之便而幾乎永續成為委員。諸如教育大學校友會及通識教育協會代表分別都是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的理事(其一更是副主席)。

另外,區分各個團體的界別分組準則,界線含糊,亦造成不公。例如香港教育評議會以另一同名的基金會有限公司,在同一界別內坐擁兩票,總計5個團體競逐3席下必然自動當選。事實上從事研究及倡議工作的組織又何只教評會,教協會、教聯會也有做,不合情理且佔去多個席位的劃分方法,讓人見疑有關方面是否有意造就支持政府政策者入局。

決策的常委會,全是建制一言堂

團體票選部分已問題叢生,更大的問題衍生在教師中心第二重層級的核心架構━━擁有決策實權的常委會(由所有委員互選)。由於過往老師對教師中心認識不多,普選部分同工參選意向相對缺乏積極,讓更多教聯會理事教評會執委等老師自動當選,連同上述不合情理下產生的團體委員,最終讓同一組織或類近政見者成為委會大多數,直使由委員互選的常委會,多年來一直由屬同一派系的成員盤據,就以上屆(2015-17)為例,撇除兩名官守常委,13名常委全部和教聯會關係密切,這種一元聲音情況極不理想,可謂完全違背了教師中心成立作為一個中立交流平台的初衷。

或許有人認為我對某類政見的組織存有偏見,但實際上,單以過去五年來教師中心常委會批出的撥款,均出現令人質疑的項目。本月教育局局長回答立法會議員提問所提交的教師中心文件顯示,每年都有批款予教聯會及關係密切的組織(例如升旗隊總會),這種毫不避嫌「自己畀錢自己駛」的行徑,就如同建制區議員投全票通過批款給自己有份搞的居民聯會一樣,實在有失專業操守。

2012年教聯會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手冊」(網上截圖)

年年撥款,印製內容偏頗教材

在過去五年均有批款印刷和國情有關及香港發展的資料冊,其內容的準確及客觀性,一直為人詬病,備受各方爭議,記憶猶新2012年同樣出自教聯會那本偏頗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手冊」,引起公憤所造成軒然大波,稍有專業堅持的委員,必不會再批款予同一機構產出性質相近的出版物,無奈在單聲道的教師中心常委會自然辦不到,至使一向學校皆不屑一顧、棄如草芥的文匯大公報上的文章,竟也搬字過紙放在不設關卡,年年批錢印製的刊物上。我無法得知全港有多少學校會用上這種資料冊,但可以肯定這種耗費公帑的做法,變相減少甚至剝奪其他團體善用這項資源的機會(文件顯示2012-13年度出版類似資料冊已佔去全部6項批款其中兩項,涉及全年撥款總額達35%),重覆出版類似及單一性質的項目,實有違教師中心鼓勵創新的原意,可以說是教育界的雙重損失。

唯有積極投票,監察濫用公帑

去年有一些同工意識到這種情況,於是在新一屆教師中心選舉前團結起來報名參選,務求在不完全由老師普選的制度下,首先盡量爭取成為委員,期望可以有幸當選後,有機會在互選的機制上,打破由建制教團壟斷所有掌控實權的常委席位,這樣或許就能監察鮮為人知的審批項目過程。由於團體部分的選舉牢不可破,由老師一人一票的選舉部分就更形重要,教協會在這個時候對這群老師的推荐,起了一定支持作用,我想如新一屆教師中心最終如能有一至兩位不屬建制的教師能進入常委會,已是好的開始,相信會令上述專業失德者有所忌憚。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