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哲宏|發揮少數族裔獨特優勢 在國際舞台展現多樣和包容

撰文:利哲宏
出版:更新:

利哲宏|Dr Riz's 專欄

在繁忙的香港,這座全球大都市中,各個文化和社區共存,共同構成了豐富多彩的多樣性。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香港有619,568名非華裔居民,佔總人口的8.4%。在這個多元化的群體中,南亞社區尤其突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爾裔人士,他們是香港社會結構中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許多南亞社區成員在香港已經生活了幾代人,最早的一群移民是以創業家身份到來,隨後亦有很多加入了香港的警隊。隨著香港經濟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蓬勃發展,這些堅韌不拔的移民在各行各業找到了機會,為香港的繁榮做出了貢獻。南亞社區不僅為香港帶來了多元的文化和傳統,也透過他們的勞動和奉獻精神,幫助塑造了這座城市的經濟和社會面貌。

在1997年之前,儘管有觀點認為少數族裔富裕且不會以香港為永久居所,但事實並非如此。過去,許多少數族裔家庭來自基層,教育機會有限——當時只有四所學校對他們開放,包括兩所小學和兩所中學。政府缺乏全面的中文學習計畫也進一步使這些社群處於不利地位。我個人的經驗就是一個例子,在2003年完成學業後因為中文的要求而未能實現成為警察的夢想。這段經歷不僅反映了我個人的經歷,也揭示了整個少數族裔群體所面臨的系統性障礙。

由於教育機會的缺乏和語言障礙,許多少數族裔兒童難以融入主流社會,導致他們在就業市場上處於不利地位。這種情況不僅影響了他們的經濟狀況,也限制了他們的社會流動性。然而,儘管面臨這些挑戰,許多少數族裔家庭依然堅持不懈,透過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並為後代創造更多的機會。

通往包容和平等機會的道路並不平坦。香港的少數族裔面臨各種各樣的歧視,直到2008年《種族歧視條例》的引入,才有了保護其權利的法律框架。這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立法於2009年生效,是保護少數族裔社區利益和促進更包容社會的重要一步。 《種族歧視條例》的推出標誌著香港在人權保護方面的重大進展,為少數族裔提供了法律保障,確保他們在就業、教育、醫療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權利。

然而,僅有法律保護是不夠的,真正的包容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多年來,政府和非政府組織開展了各種倡議和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公眾對少數族裔議題的認識,並促進文化理解和社會融合。儘管如此,少數族裔仍面臨許多現實挑戰,如住房困難、就業歧視和社會隔離等。這些問題需要透過政策調整和社區支持來解決,以實現真正的社會公平。

儘管面臨挑戰,1997年後香港少數族裔社區的韌性和決心依然閃耀。今天,我們看到這些社區的成員在各個紀律部隊、教育部門以及部分區議會中服務,為城市的公共服務和諮詢機構做出貢獻。例如,巴基斯坦裔香港警察Ifzal Zaffar和Heina Rizwan Mohammad,他們是十幾名新世代少數族裔警察的典範,致力於維護香港的和平與安寧。這種不斷增長的代表性證明了我們取得的進展,正在形成的力量有望帶持續的改變。

九龍城區議員利哲宏博士慶祝香港特區成立27周年。(相片由作者提供)

隨著香港在中國內地的領導下進入新時代,我們的少數族裔社區前景光明。教育系統中中文學習計畫的引入和資源的投入是賦權這些社區、增強其融合的積極步驟。政府近年來推出了多項政策和措施,旨在改善少數族裔的教育和就業機會,如增加中文課程的可及性,提供職業培訓和就業支援等。這些措施不僅有助於提升少數族裔的經濟地位,也促進了社會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展望未來,城市動態的多元文化景觀可以用來加強香港作為「東西方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少數族裔社區將作為香港與其原籍國之間的橋樑。這種協同作用有助於實現第十四個五年計畫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成功,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連結者的角色。透過充分發揮少數族裔的獨特優勢和資源,香港可以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其多樣性和包容性,吸引更多的國際投資和人才,推動經濟和社會的永續發展。

香港少數族裔社區的歷程證明了城市人民的韌性和適應能力。隨著過去的陰霾漸漸散去,這些社區將在塑造香港的未來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一個慶祝多元、以包容為進步基礎的未來。透過不斷努力和創新,香港有望成為一個真正的多元文化社會,在全球化時代展現獨特的魅力和競爭力。

作者利哲宏博士是九龍城區議員、中學副校長。

文章標題為編輯所擬,原題為「香港最輝煌的未來:27年風雨兼程——導覽香港的多元文化:少數族裔的逐漸演變」。內容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