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號帶回月球「土特產」 專家:物質成分或比嫦娥五號更豐富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周五(28日),嫦娥六號帶回的月球「土特產」正式交接,這也是世上首次從月球背面取樣成功,並意味著嫦娥六號任務正式轉入科學研究新階段。

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科技工程部副部長侯軍在央視《新聞1+1》節目上介紹,他還沒有親眼看過樣品,因為樣品罐剛剛轉移到中科院國家天文台,還沒有解封。但是從採樣的過程影片中,他們看到過月壤。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的新聞發言人也提到了,其外觀比較黏稠,可能是和嫦娥五號有點不同的一方面。

侯軍表示,嫦娥五號的月球樣品是從月球正面採集的,而嫦娥六號是月球背面,兩者所處的空間環境是不一樣的。直觀的體現就是正面受到地球的影響更大一些,而背面因為地球是一直看不到的,故受到地球的影響會小一些。而嫦娥六號著陸區是最古老的一個撞擊坑,它可能帶來的物質成分比嫦娥五號正面的更加豐富。

嫦娥六號任務月球「土特產」正式交接,初步測算達1935.3克。(央視)

據了解,樣品總量是1935.3克,在之前預計的2000克目標以內。對此,侯軍表示。兩公斤的設置,是因為嫦娥六號是嫦娥五號的備份,其嫦娥五號生產以後,基本也完成生產了,技術狀態已經定型,因此罐子大小、樣式和嫦娥五號是完全一樣,採樣量也定在兩公斤。在月球實際採樣的過程中,到達鑽取量達後,進行鏟取,通過鏟取後,最後8鏟就已經滿了。嫦娥五號當時鏟了12鏟,這次鏟了8鏟就滿了,外觀黏稠可能是一種解釋。

他又指,實際上在鏟第7鏟的時候,他們還因應風險,在決策要不要鏟第8鏟,「但是,我們還是想得到更多樣品,還是鏟了第8鏟。鏟了以後,鏟出了一個『中』字,這是非常有意思、很巧合的事兒」。

而嫦娥六號之所以選擇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著陸,侯軍表示,通過對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的研究,發現嫦娥五號樣品所在的區域是月球地質年齡最年輕的區域。因此他們決定,嫦娥六號要突破月背的關鍵技術,這也是國際上首次採回月背的樣品。從科學上而言,它有可能實現讓他們採到月球最古老的月球樣品,有更大的科學價值。從工程技術上來講,是根據探測器、它的軌道設計,來選擇的具體落點。

嫦娥六號返回器於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

接下來,在樣品研究之前,他們還要進行一系列的樣品處理,比如編號,「其實,以我們現在的技術來說,並不需要太多的樣品。少量的樣品就可以有重大的發現,以嫦娥五號為例,我們已經研究7批樣品了,總共發出去80多克的樣品」。

最後,對於月球樣品研究,侯軍提到了要進行國際合作,特別是前期,歡迎世界上的科學家來到國內,與中方科技團隊一起進行月球樣品研究。將來,嫦娥六號也會按照月球樣品管理辦法對國際開放。

同時,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工作已經啟動,其中嫦娥七號已經完成初樣的研製工作,即將進入正樣研製階段,擬在2026年前後進行發射,並對月球南極進行資源勘探,希望能發現月球上的水及水冰。至於嫦娥八號已經在進行方案研製,包括載荷已經基本確定,將在2030年前後發射到月球,然後進行原位資源利用,如在月球上「燒磚」。現時月壤是拿到地球上來研究,但將來嫦娥八號可能在月球取樣品,在月球進行原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