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中山改造村鎮迎新機遇 企業:人力物力比深圳更有優勢

撰文:鄭寧
出版:更新:

連接深圳與中山的深中通道將於6月30日下午3時正式通車。
深中通道在方便珠江兩岸民眾往來的同時,中山,甚至江門等粵西城市,將藉此機會承接深圳的產業外溢,為珠三角的產業發展帶來新動力。而為更好地引進外來企業,中山市亦作出不少努力,其中大刀闊斧對村鎮進行舊改政治。
近日,《香港01》前往中山,採訪中山市村鎮改造的相關負責人,他們表示,深中通道開通後,中山將承接東岸的產業轉移,因此從2022年開始便進行土地改造,騰出了許多村鎮土地,未來產業發展後會給村民帶來直接的收入增益。
已入駐小欖鎮舊改工業園區的一間深圳企業的負責人表示,將廠房搬來中山,看中的就是即將開通的深中通道的便捷,且在中山人力物力相較深圳亦會更劃算、更有優勢。

進入中山,會發現中山市的城鎮分化並不明顯,在三鄉、沙溪、小欖等區,村莊和城市融合在一起,而這也導致中山市城市環境規劃、污染、土地資源消耗過快等問題突顯。

深中通道開通後,中山將承接深圳的產業外溢,這將是中山未來產業發展的新機遇。然而發展產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土地問題。2021年,中山市委書記郭文海上任後便表示,「土地問題解決不了、突破不了,中山就沒有未來。」「土地不開拓,大橋出來也沒用。」

中山城市村鎮並未有明顯劃分界限。(香港01 楊凱力 攝)

迎深中通道、承接東岸產業外溢 中山改造低效村鎮工業區

因此,2022年1月4日開始,中山市開始大刀闊斧改造村鎮低效率工業聚集區,搶抓深中通道建設的歷史性機遇。

中山村鎮低效工業園改造指揮辦公室日常負責人鄧宇文(香港01 楊凱力 攝)

中山村鎮低效工業園改造指揮辦公室日常負責人鄧宇文表示,中山工改的主要目的其一就是承接珠江口東岸的產業外溢,「因為我們中山的土地開發強度已經達到40%,非常高了,我們的土地空間非常的有限,為了迎接深中通道的通車,會有一大波的產業的轉移,所以我們要通過工改來騰出我們的土地,還有我們廠房的空間,能更好的去承接這些產業的轉移。」

中山過去的低效工業區搭建模型。(香港01 楊凱力 攝)

鄧宇文介紹,通過地下工業園的改造,可以更快速的提升中山的城鄉建設的面貌。過去鐵皮鐵棚廠房非常低效,外觀難看且有各種消防隱患,亦會影響生態環境,「通過這次的工改可以提升我們的城鄉的風貌,還有改善我們的生態的環境。」此外,工改後,將增加村集體的收入,富民增收,讓村民直接得到收益,增加村集體的收入。

目前農村工改中,小欖鎮的1.52萬畝土地已整改4800多畝,也成功建起以五金電子產業為主的工業產業園區。來自深圳的一家電源製造企業目前就已入駐小欖鎮的粵深·灣區智谷產業園區。

深圳銷售、中山生產 企業:期待深中通道開通

該深圳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企業將市場部設在深圳,生產基地在深圳,該負責人表示,因為中山房租、人工要比深圳更劃算,因此「人力物力都會比深圳更有優勢。」

該負責人稱,因為企業市場部還在深圳,深中通道開通後,兩地往返就會非常方便,這也是企業將生產部搬來中山的另一考量。「我們很多的供應商、客戶從深圳過來,現在工業園接著兩條高速路口,所以非常方便。期待深中通道開通,回深圳不會堵車,以前我們從虎門過去一堵就是幾小時,現在半個小時或者40分鐘就到達。」

回看2023年大灣區GDP數據,珠江西岸的深圳GDP為34606.40億元人民幣,省會廣州為30355.73億元,圍繞在這兩個城市的佛山、東莞亦都破萬億。

第二梯隊的惠州珠海江門中山,其中「珠中江」處於經濟較不發達的粵西。深中通道將成為中山乃至粵西城市發展騰飛的一大機會,發揮區位優勢,承接東岸深圳產業外溢,提振經濟。由粵東帶動粵西,為大灣區發展寫下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