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部:利用無人機拍攝軍艦、軍事禁區等 多人獲刑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6月20日,國家安全部公布多宗案例,披露當局在近年查處的多宗無人機違規巡飛,拍攝涉密設施、敏感部位並在互聯網進行傳輸、分享的案件,這些違法行為對中國核心軍事設施和重要地理信息造成失泄密隱患,相關涉案人員已受到法律制裁。

2021年11月,國內某軍事論壇發燒友羅某,為尋找較好談資,利用具備遠程高清攝像功能的無人機,非法拍攝某新型軍艦,被國家安全機關發現查處。經相關部門鑒定,羅某所拍攝的照片和影片,涉及2項機密級軍事秘密和1項秘密級軍事秘密,最終羅某因「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

有軍事迷用無人機拍攝高清新型軍艦獲刑。示意圖。(視覺中國)

國內某航測機構重要測繪項目負責人劉某,在未經審核、未獲許可情況下,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具有拍攝功能的無人機,對某重點涉密要害部位作飛行測繪,拍攝多角度、高分辨率圖片信息,採集、存儲相關高精度航拍數據,造成重點技術安全風險,被國家安全機關依法查處,及時消除失泄密風險隱患。

某公司職員李某、張某在執行公司安排的一項常規巡檢項目任務中,紀法意識淡薄,在未向屬地空管中心等部門申請、報備情況下,對中國某軍事禁區進行巡飛採集數據,並將數據上傳至網絡雲盤和微信群分享。經鑒定,二人違規巡飛採集、網絡分享傳輸軍事秘密的行為已嚴重危害國防軍事秘密安全,構成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依法受到刑事處罰。

國家安全部公布多宗案例,披露當局在近年查處的多宗無人機違規巡飛,拍攝涉密設施、敏感部位並在互聯網進行傳輸、分享的案件。(國家安全部)

國家安全部提醒,《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規定,禁止利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違法拍攝軍事設施、軍工設施或者其他涉密場所;禁止非法獲取、泄露國家秘密,或者違法向境外提供數據信息。作為無人機設備使用人員,應遵守法律法規,規範自身行為,注意禁飛區域,避免違法拍攝涉密場所。

在未獲得空中交通管理機構相關許可和授權之前,任何人都不得在禁飛空域內起飛無人機,更不得在禁飛空域實施拍攝、攝像、勘察、測量定位等行為。(視覺中國)

常見的禁飛區域包括機場及周邊區域、軍事禁區、軍事管制區、核設施區域、發電廠、鐵路電氣化線路等。在未獲得空中交通管理機構相關許可和授權之前,任何人都不得在禁飛空域內起飛無人機,更不得在禁飛空域實施拍攝、攝像、勘察、測量定位等行為。

違規在禁飛空域內巡飛無人機,將面臨警告並處高額罰款的行政處罰,沒收或銷毀無人機;若造成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等事故,需承擔民事責任;在管制空域起飛,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