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電影節|《回首爾後》導演分享 改編被領養孩童回國故事

撰文:許育民
出版:更新:

《第19屆香港亞洲電影節HKAFF》踏入第二週,更多亞洲好戲陸續放映,當中包括邀請到《回首爾後》導演周戴維(Davy Chou)親身出席映後談,與影迷近距離交流!

柬埔寨裔法國導演周戴維,親自來港進行分享會。(電影節提供)

過去兩年,由於疫情關係,未能邀請影人親身來到香港和一眾影迷見面,今年終於邀請到《回首爾後》(Return to Seoul)的柬埔寨裔法國導演周戴維(Davy Chou)來港出席放映後的對談,分享了這部電影的創作契機。周戴維︰「電影取材自我一位法國好友,她自小便被送離韓國,在法國長大。2011年當我首次到韓國出席電影節時,她一同前往,期間帶著我和她韓國生父見面。我目擊了她與生父的相處,那種強烈的情緒,對我有很大衝擊,感受很深。」

電影找來法籍韓裔視覺藝術家Park Ji-min飾演女主角Freddie。(《回首爾後》劇照)

這與周戴維自身的背景也有相似的地方,他在法國出生和長大,25歲才首次踏足柬埔寨,所以對於身份,對於根,對於歸屬感,也有切身的感受。電影找來法籍韓裔視覺藝術家Park Ji-min飾演女主角Freddie。周戴維︰「她是我朋友的朋友,不是演員,我們的第一次見面在咖啡廳,三小時後我便決定由她來演Freddie。她和我的成長相似,小時候隨家人移居法國,我在她身上看到Freddie的影子 — 各種情感,憤怒、掙扎、活力,或許是我們相似的經歷產生了共鳴,也讓她更理解這個故事,最終答應演出。她的表現也很出色,在鏡頭前演出自如,令人讚嘆!」

導演也是在法國出生和長大,25歲才首次踏足柬埔寨,所以對於身份,對於根,對於歸屬感,也有切身的感受。(《回首爾後》劇照)

導演在完場後也和一眾青少年評審見面,他很高興香港亞洲電影節設有青少年評審,培育年青一代對電影的熱情,讓電影文化繼續傳承。

《回首爾後》故事講韓國經濟起飛前,貧窮戶將兒女送給外國人哺養不甚罕見。當年因此而被送到世界各地的孩童,不少都希望找回自己的身份和歷史。然而,在法國成長的她,與親生父母有著全然不同的文化,使得這趟遠赴韓國的尋根之旅引發出更深層的身份思考。當中的黑色幽默,亦娓娓道出主角的格格不入和倔強。歷時八年製作,導演延續前作的主題,細膩入微地探討在大起大落的時代下,不同人物內心的瓜葛。新晉演員Park Ji-min把角色的堅韌、叛逆和脆弱,詮釋得淋漓盡致,塑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