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全面降準大超預期 如何影響股、債、滙、房

撰文:宛然
出版:更新:

中國人民銀行上周五突決定於2021年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此次降準為全面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人民幣。

《第一財經》報道,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屬於央行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之一,由於其信號意義強、影響巨大,往往主要用於宏觀經濟逆周期調節。但在業內專家看來,此次全面降準並非為了緩解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而是為了有效對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

市場普遍認為,央行此次全面降準,對樓市、股市、匯市不會有直接影響,降準後,增量資金的主要投向還是按照監管政策執行;市場影響方面,主要進一步優化金融機構資金結構,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更好支持實體經濟。

對於本次全面降準,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王一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本次全面降準是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後的常規流動性操作。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發生改變。」

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

央行表示,今年以來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一些小微企業面臨成本上升等經營困難,中國堅持貨幣政策的穩定性、有效性,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精準發力,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此次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

央行有關負責人答記者問稱,此次降準為全面降準,除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部分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外,對其他金融機構普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不下調部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的主要原因是,5%的存款準備金率是目前金融機構中最低的,保持在這一低水平有利於金融機構兼顧支持實體經濟和自身穩健經營。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降準可以向銀行體系釋放穩定、無息的長期資金,既可以緩解銀行長期流動性瓶頸,加大銀行信貸供給能力,還可以直接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推動銀行在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對小微企業提供信貸過程中,控制包括各項收費在內的綜合融資成本,力爭下半年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對沖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給小微企業帶來的成本壓力。

央行表示,此次降準的目的是優化金融機構的資金結構,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更好支持實體經濟。一是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增強金融機構資金配置能力,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二是調整中央銀行的融資結構,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長期穩定資金來源,引導金融機構積極運用降準資金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三是此次降準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130億元,通過金融機構傳導可促進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

宏觀分析師周茂華對第一財經表示,此次降準利好實體經濟,央行降準釋放長期限、低成本資金,有助於增強貨幣創造和信貸投放能力,支持實體經濟,激發微觀主體活力,保市場主體、穩就業和促內需。

如何影響股、債、匯、房?

對於投資者而言,全面降準後續將如何影響股市、債市、匯市、樓市?從市場反應來看,專家普遍認為此次降準對房地產影響並不大。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對第一財經表示,對於房地產而言,商業銀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已經推出半年,全面降準後,信貸資金沒有直接進入房地產市場的可能性。

周茂華也認為,對樓市影響有限,「國內並沒有大水漫灌,貨幣政策重心仍是小微民營企業和製造業領域;樓市調控政策保持高壓態勢。」

除了房地產外,人民幣匯率將會怎麼走?對此,連平認為,對於匯率而言,降準具有宏觀上的調節含義,最終會形成對經濟體偏松的宏觀政策影響。如果降準力度較大,政策效應明顯,過去曾經出現過準備金率多次(或者大幅度)下調,這種影響會在後續體現,但單次的調整影響較小。此外,人民幣匯率受經濟支撐,目前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貨物貿易保持較高順差,相較美元而言,人民幣利率水平依然較高,因此此次全面降準對匯率的影響十分有限。

「對匯率影響偏中性。」周茂華也認為,主要是中國國內基本面保持平穩,降準並未改變政策穩健基調,政策並未轉向,中美保持寬利差等,人民幣匯率繼續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波動。

對於資本市場而言,從歷次降準後A股市場走勢來看,數據顯示,2011年11月30日以來共有15次全面降準(不含最新1次),降準公布後的次日,後3日及後5日基本上漲跌各佔半數,後10日累計上漲概率也僅有47%。

由於此次央行全面降準的時間和幅度均超出市場預期,市場分析認為,此次降準對股市影響偏暖。

「對於股市的影響,如果從中長期來看,準備金率下調後,資金比現有狀況還是會寬鬆,隨着時間推移以及對市場心理的影響,對資本市場會有一些積極的作用,政策吹了一絲暖風。」連平稱。

紅塔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分析稱,由於存在經濟長期轉型需求的考慮,對隱性債務的治理和房地產的調控高壓還會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預計未來將呈現「結構性緊信用+寬貨幣」的格局,這樣的格局對債市非常有利。

周茂華認為,經濟復甦基礎進一步夯實,企業盈利前景改善,以及市場流動性進一步改善,有助於提振市場風險偏好。

貨幣政策取向並未改變

當然,此次全面降準並不意味着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發生改變。

一方面是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一方面則面臨穩增長壓力。這意味着,為了防止通脹預期擴散,保持貨幣政策的針對性、穩定性至關重要。

從CPI、PPI數據來看,6月CPI按年上漲1.1%,PPI按年上漲8.8%,剪刀差持平於5月的7.7%,為有數據以來的新高,PPI頂端基本確認,CPI將延續温和上漲;此外,6月貨幣、信貸、社融的全面超預期增長,體現了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加大。

中國央行相關負責人指出,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此次降準是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後的常規操作,釋放的一部分資金將被金融機構用於歸還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還有一部分資金被金融機構用於彌補7月中下旬稅期高峰帶來的流動性缺口,增加金融機構的長期資金佔比,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仍將保持基本穩定。當前我國經濟穩中向好,人民銀行堅持貨幣政策的穩定性、有效性,堅持正常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温彬認為,目前,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漲勢已放緩,再加上中國一系列保供穩價政策調控下,大宗商品勢已經基本得到控制,PPI年內高點已現。隨着基數的逐漸抬升,下半年PPI有望保持震盪回落走勢,但國際油價的上漲仍為輸入型通脹帶來不確定性。受制於豬肉等食品價格的回落,年內CPI大概率保持温和增長走勢,通脹水平整體可控,對貨幣政策影響整體有限。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預計,下半年中國貨幣政策仍應堅持「以我為主」,聚焦中國經濟的「短板」,維持足夠程度的「託底」,應該成為「以我為主」的最主要考量之一。

對於下半年貨幣政策走勢,市場分析認為,當前經濟金融運行仍需貨幣政策支持,下半年,經濟增速穩步趨緩已經成為大概率事件,貨幣政策適度偏松的必要性正在上升。

連平認為,三季度有必要全面降準1次至2次,下調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至1.0個百分點,累計釋放長期可用資金約1.1萬億元至2.2萬億元,而7月就是第一個降準窗口期。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程實表示,從內部環境看,下半年中國經濟面臨「一上一下」的壓力,即經濟增長速度向下和通脹影響向上,貨幣政策以「鬆緊搭配」進行針對性應對,基準利率和流動性總閘口不松,不搞大水漫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