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交前首席小提琴手通波仔後亡 醫生指或因突發性心室顫動致暈倒

撰文:林樂兒
出版:更新:

香港小交響樂團前樂團首席小提琴手黃衛明,4年前接受俗稱「通波仔」的心臟手術後,數天後在廁所內昏迷,心跳曾停頓半句鐘,近兩月後不治。死因庭就此展開研訊,為黃做「通波仔」手術的心臟科醫生今(4日)稱,黃手術翌日無異樣,他認為手術成功,黃突然暈倒或源於突發性心室顫動,與「通波仔」無關,並指黃入院時心臟功能已很差。

黃患有糖尿及腎病

死者黃衛明(終年58歲,下稱:黃),是小交的創團成員之一。他的胞妹黃璣表示,黃患有糖尿及腎病,2016年3月因咳嗽及嚴重腳水腫入院檢查,及後入住聖德肋撒醫院頭等病房;同月31日做心臟「通波仔」手術,5日後凌晨時分在病房廁所昏迷,心臟曾停頓半小時,搶救後轉至深切治療部。同年5月30日宣告不治。

3條血管有中至嚴重收窄

心臟科醫生梁國輝供稱,他指造影診斷發現黃有3條血管有中等至嚴重的收窄情況,最嚴重的收窄達80%,遂決定做「通波仔」手術。黃手術翌日無出現併發症,亦無表示不適,認為手術成功。初步建議黃在出院後5日覆診,不過黃因腎臟問題而未有即時出院。

黃衛明2016年在聖德肋撒醫院(又稱法國醫院)做完「通波仔」手術,約兩個月後死亡。(資料圖片)

指黃收縮功能不佳

梁稱他在同年4月2至6日不在香港,他承認沒有告知主診醫生,但稱手機長開,可即時接聽電話,支援主診醫生。梁在外地期間得悉黃曾心跳停頓,同月7號替黃診治時,發現其心臟部份收縮功能不佳。

突發性心室顫動難預測

梁庭上解釋,黃突然暈倒或源於突發性心室顫動,認為與「通波仔」手術無關,指黃入院時心臟功能已很差,並道:「雖然盡晒力幫手改善,但冇辦法完全阻止呢啲事發生。」他又補充,突發性心室顫動無先兆,難以預測。

解剖報告指黃兩血管8成塞

代表黃家屬的大狀引述解剖報告,指黃的3條血管中,仍有兩條血管8成阻塞。梁醫生回應,臨床診斷與解剖報告就阻塞程度的計算方法有別,不清楚解剖法醫如何計算。他續道,解剖報告未能反映手術成功,而手術過程一直有錄影,翻看該錄影後判斷會更準確。

梁又形容手術支架撐起血管的情況理想,「通波仔」的死亡率為1%,手術難度不高,黃適合做該手術。

昏倒前一晚仍與同事聊天

聖德肋撒醫院護士吳映慧就指,4月4日深夜仍見黃與同事聊天,但5日凌晨巡房時發現他不在床上,敲房中廁門無人回應。她其後打開廁門,見對方低頭坐在坐廁,無呼吸脈膊,隨即求援。她稱,坐廁旁邊有救命鐘,但入房前無聽到響鬧。

案件編號:CCDI-521/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