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普通話】盤點九大學課程 三大學無要求普通話達標才可畢業

撰文:湯庸皓
出版:更新:

浸會大學近日再次因普通話能力畢業要求,掀起風波。校方去年首度推出普通話「豁免試」,及格者毋須再修讀強制性的普通話課程; 惟首批參加「豁免試」學生的及格率只有約3成,被浸大學生批評課程太難。一批學生感到不滿,遂在上周三(17日)發起「佔領」語文中心行動,要求校方公布考試的評分準則、上訴及重考機制。
綜觀目前九間大學,只有浸大規定學生必須修讀普通話課程,港大、中大和城大等都沒有特別列明學生必須畢業前普通話達標,有的則只是規定中文系學生需要普通話達到某水平。不過也有如教育大學、理工大學,規定學生必須修讀有以普通話授課的中文課程。

有浸大校友發起「浸大舊生關注普通話畢業試聯席」,要求浸大校方撤回紀律處分。(資料圖片)

國家語委普通話測試三級甲等可獲豁免

浸會大學現時要求所有四年制本科生,必須修讀一個有3個學分的普通話課程,或報讀一個25小時不涉學分的普通話課程,須達七成出席率和通過語文中心的普通話測試後,才算合資格畢業。由於該規定一直備受浸大學生爭議,校方自去年決定推出「豁免試」,及格者可獲豁免上述畢業要求。

同時,母語並非中文的學生、或曾參加內地或台灣中國語文科考試的學生、或在香港中學會考普通話科或考評局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分別取得C級或及格成績的學生,或在國家語委普通話水平測試取得三級甲等或以上的學生,亦可豁免「普通話能力畢業要求」。

即使學生未能順利通過「豁免試」,仍可以依舊修讀普通話課程,照正常進度畢業。惟首批參加「豁免試」的學生,卻因為合格率只有3成,認為評分標準不清晰致大部分考生不及格,遂在上周三(17日)發起「佔領」語文中心以表示不滿。

風波始於一批學生佔領浸大語文中心8小時。(資料圖片)
其他大學普通話學習規定

城市大學

沒規定

中文大學

沒規定

香港大學

沒規定

樹仁大學

曾有七個學系將普通話列為必修科。自由2018/19學年起,除中文系學生因配合課程安排,要必修普通話科,若未能取得及格(D級)要再重修;其餘學系學生可自行選擇是否修讀。

科技大學

學生必須修讀3個學分的中文傳意課程,以提升普通話聽講及中文讀寫能力;此外並沒有其他針對中文或普通話的要求。

嶺南大學

學生於畢業前必須修讀兩個共6個學分的「實用中文」課程。有關課程涵蓋中文的「聽、說、讀、寫」四項語文能力的綜合訓練,當中「聽」與「說」兩方面會以普通話進行,學生最多有2次重修機會。學生亦可參加免修評核試,合格者可獲批准免修實用中文課。

教育大學

學生須在畢業前須按其主修課程要求,在普通話水平測試(PSC)中考獲三級乙等至二級乙等水平。所有入讀教資會資助課程的本科生,入學後均須修讀由語文教育中心提供的不帶學分普通話增潤課程;如學生入學時能通過由校方所安排的專上普通話測試(Tertiary Putonghua Test, TPT),可獲豁免修讀。

理工大學

本科生必須修讀3個學分、以普通話授課的「中文語文及溝通課程」,作為畢業要求之,以確保學生的普通話和中文寫作達到一定水平。而學生必須通過「中文語文及溝通課程」的考核才能畢業。

環觀其他大學,未見有如浸大特設普通話課程,學校並沒有特別嚴格要求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大部分中文課程的考試均着重於學生作答問題時的內容過於普通話發音。學生一般只要出席率達七成以上,並如期完成所有功課及堂上匯報,便可以取得合格的成績。

「課堂要合格的確唔困難、但想拎好grade就有難度!」於理工大學修讀會計系二年級生的李同學說,學校要求本科學生需要修讀一個有三個學分的中文課程,課內主要以普通話教授,要求學生就不同的議題用中文書面語作答,或普通話口語作堂上匯報。她稱雖然課堂考試評分的標準偏重於考生作答的內容過於他們的讀音,但教師依然非常重視學生的廣普對譯能力及語法,「香港學生係分辨普通話及廣東話語法上比較困難,係輸蝕畀國內同學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