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明:法治步入寒冬 冀港人不會「無奈忍受」

撰文:林景輝
出版:更新:

香港過去一年經歷泛民立法會議員被DQ、社運被捕人士遭覆核加刑等爭議性事件,未來一年又將如何?港大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預計,今年香港法治前景「步入寒冬」,「唔會有更多嘅香港人無恥地奉承、無知地擁抱、無奈地放棄,反而無畏無懼繼續堅守崗位」。

《眾新聞》今日舉行一周年午宴及研討會,討論今年香港展望。講者嘉賓之一的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指,特首林鄭月娥上任後,會見了不少科技界人士。他認為香港與深圳可以合作,而香港在三方面仍有優勢,包括生物醫學技術、人工智能、機械人,香港可以透過其本身制度去吸引人才。

他又指,一國兩制是為香港及內地,有戰略優勢,非只保護700萬港人,而是保護全國13億人口。但他直言港人面對新事物的心態「輸到一條街」,只會問「出咗事點算」,擔心誰要負責(risk averse),而香港的競爭對手「做咗先,到時再算」。

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批評許智峯搶手機事件「令市民反胃」。(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港大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預計,今年香港法治前景「步入寒冬」,包括佔領行動及宣誓風波等案件,敗訴一方會提出質疑,甚至無理責鬧法庭。他直言承受來自中港法制對法治理念不同的衝擊,因過往中央對香港法治,較尊重兩制,現時重視一國、全面管治權。他指市民被政府誤導,非世上理解的「一地兩檢」,而是「一地雙向兩檢」,是史無前例。他指三步走的第二步是避免被指違反《基本法》。香港最大貢獻是維持香港法制,而非擁抱內地法制,「非窮得下錢、高科技」,表明「唔會有更多嘅香港人無恥地奉承、無知地擁抱、無奈地放棄,反而無畏無懼繼續堅守崗位」。

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表示,以往認為香港政治爭拗不斷,社會動盪,政府增加土地供應慢,樓市會轉差,但他上年初轉軚,改變悲觀想法。他問不少投資者,對方稱「大局已定」,內地自信心強,而香港充滿現金流,而香港樓市雖不健康,但「不健康的人仍活著」,難以預料樓市前景。他直言香港經濟如瑞士般,協助內地處理資產,但青年人難以找到出路。他認為香港可成為「木馬」,影響中國變得文明,而非以鬥爭或刺激手段改變北京想法。

出席午宴的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批評,香港政治爭拗不斷,難以令香港發展。陳智思指香港面對3個問題,即全球化導致年輕人不滿、貧富懸殊、未能買樓;香港未有準備與內地經濟、社會融合;政治管治人才不足,不少金融界中人對進入政府卻步。而外間空降入政府擔任局長,風險很大,認為要經歷晉升階梯,由副局長升任局長。施永青認為將來會是「中央作(政策)決定,香港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