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騙百萬】網上投資騙徒 95%回報率做餌 三主腦最細14歲

撰文:余睿菁 呂凝敏 梁融軒
出版:更新:

社交媒體投資騙局捲款180萬,主腦年齡最小僅14歲。有詐騙集團在網上社交平台,稱可提供80%至95%的回報率,誘使受害人投資後失去蹤影。至少7人墮入騙局,共損失約180萬元,其中一人損失達100萬元,警方今日(8月16日)拘捕6男4女,涉嫌「串謀詐騙」,當中三名分別14歲、17歲和21歲的男女青年懷疑是集團主腦,相信已成功瓦解3個有組織的詐騙集團。

警方講解騙徒手法。(余睿菁攝)

社交平台以「高回報、低風險」呃客

詐騙集團3月開始透過社交媒體平台貼文,以極高回報、甚低風險或零風險作招徠,又以「學生外快」、「不用18歲」、「銀行過數現金出數」為賣點宣傳,誘使受害人參與「高利潤投資計劃」。

騙徒透過社交媒體帳戶與受害人對話,初期提供每周或每日30%至40%或以上的回報,以博取受害人的信任,並游說受害人注入更多資金作進一步投資。詐騙集團會以銀行支票及入數單據向受害人聲稱已發還回報,但有關支票及入數單據其後證實為偽造。有關的社交媒體帳戶最終關閉,負責人亦失去蹤影。

騙徒發出的支票都未能兌現。(余睿菁攝)

警方相信在今年3月至7月期間,有至少7名受害人墮入投資騙局,涉及損失金額約180萬元,其中一名受害人損失達100萬元。受害人年齡最小僅17歲,大多為20多歲,而損失達100萬元的是成年人,因女兒介紹而參與「投資」擬賺取金錢,惟最終蒙受巨額損失。

商業罪案調查科人員根據線報及經深入調查後,於8月16日展開代號「金剛」(GOLDPOWER)的行動,在全港多個地點拘捕6男4女,年齡介乎14歲至72歲,涉嫌「串謀詐騙」。

偽造支票聲稱有回報 

詐騙集團亦會以銀行支票及入數單據向受害人聲稱已發還回報,但有關支票及入數單據其後證實為偽造。有關的社交媒體帳戶最終關閉,負責人亦失去蹤影。警方相信在今年3月至7月期間,有至少7名受害人墮入投資騙局,涉及損失金額約180萬元,其他一名受害人損失100萬元。

警方相信是次行動已成功瓦解三個有組織的詐騙集團。當中3人懷疑分別屬於3個詐騙集團主腦,分別為14歲男子、17歲和21歲女子,為社交媒體帳戶的持有人,主動聯絡受害者,安排收錢,利用朋友銀行帳戶等。有人稱手法只是參照別人做法。其他被捕者為銀行戶口持有人或互聯網登記人,當中有人可能在不知情下,被子女使用互聯網進行詐騙活動。

警員在行動中檢獲5部電腦、11部手提電話及大量虛假文件,又指行動仍在進行中,不排除更多人被捕,所有被捕人士現正被扣留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