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順將卸任海濱會主席 稱任內作風大膽:坊間有意見唔等於唔行

撰文:鄧宇詩
出版:更新:

「維港係香港嘅卡片。」建築師吳永順在2004年加入共建維港委員會,其後再加入新設的海濱事務委員會,並出任主席至今6年,將於本月底結束任期。回顧任期內的工作,他形容自己作風大瞻,永遠先嘗試每個項目的可能性,再就市民意見作出改善, 「每行一步坊間都會有啲意見,但係坊間有意見唔等於唔行。」

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吳永順形容「維港係香港嘅卡片」。(盧翊銘攝)

任內海濱長廊由19公里延長至27公里

吳永順離任前接受專訪時提到,委員會願景一直是把維港打造成一個朝氣蓬勃、具吸引力、交通暢通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海濱。他在任期內一直致力推動「還港於民」,海濱長廊的總長度由19公里延長至27公里,增長42%,預計今年底會延長至29公里。

他回想任期內不同時段,市民對於海濱的概念慢慢改變。他憶述,之前市民只會使用海濱休憩、跑步、釣魚,當時曾建議加入商業活動,但有意見認為海濱為公共用地,作商業用途不太合適。但隨着海濱用地增加,市民對海濱概念慢慢改變,「佢哋緊係唔想每一塊地都一樣啦。」

吳永順亦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在不同海濱加入不同元素,各持份者亦開始看到海濱發展的可能性。

吳永順:我哋唔再坐喺度不停開會

他指近年海濱發展迅速,所有都是與市民互動的成果,「我哋唔再坐喺度不停開會,好多嘢係海濱做咗出嚟,係市民話畀我哋聽鍾意咩,唔鍾意咩,有咩可能性。」他在任內採用了「先駁通、再優化」的管理模式,以最快速度駁通海濱長廊,留白部分海濱空間,該空間的運用靈活,可以用作演唱會場地、市集、觀看煙花、藝術裝置,「一路同社會互動,一路睇市民反應,我哋可以快速回應,咁樣模式做海濱工作嗰效果好好。」

先嘗試再作出改善:海濱係一個實驗室

吳永順表示,任期內行事作風大瞻,會先嘗試每個項目的可能性,再就市民意見作出改善, 「每行一步坊間都會有啲意見,但係坊間有意見唔等於唔行。」社會對每個項目都有不同的意見,他指很難達成共識,不如傳統的管理模式,先達成共識再作出行動,吳永順反而選擇「段段有特色」的管理模式,每段海濱均有特色的項目,例如部分可以踩板、遛狗、打卡,以滿足不同市民的需要,「海濱係一個實驗室。」

延展共8公里海濱長廊 難忘卑路乍灣海濱長廊項目

吳永順任期內延展了共8公里的海濱長廊,他指難忘卑路乍灣海濱長廊的項目,因為是第一次在此場地嘗試「先駁通,再優化」的管理模式。卑路乍灣海濱長廊活動平台放置長椅,場內亦放置了可移動卡板,市民可以隨意拼湊組合。他指原本有意見擔心, 市民把不斷地移動卡板會令卡板容易損壞,但最後發現「嗰個場係最多歡笑聲」,因為使用者可以發揮創意拼湊卡板。

海濱一直是市民休息的好地方,吳永順指,原本已預計了任期內可以延展約8公里的海濱長廊,「意料之外係想像唔到啲人係可以咁開心。」他憶起,之前有一次在餐廳食完飯,收銀員對他說,認得他是有份建立海濱的人,感謝他在銅鑼灣建立了海濱,令他放工後,有個地方可以休息、減壓,「嗰一刻你唔好話你會唔開心,你唔好話你會唔感動。」

吳永順指,原本已預計了任期內可以延展約8公里的海濱長廊,「意料之外係想像唔到啲人係可以咁開心。」(盧翊銘攝)

在香港海濱領域工作多年的吳永順形容,維港為香港的卡片,屬於全香港市民,應該要令市民愛上維港。他指,現在市民對海濱的想像更多元化,對海濱事務委員會而言是一個機會,建立更多不同的可能性,但在作出新嘗試時亦需管理風險。

發展局建議修訂《保護海港條例》不再一刀切禁止所有維港的填海工程,吳永順認為是一個鬆綁的做法,令海濱連接性提高,亦能使市民更能享用到海濱設施。

+2

港島區海濱發展專責小組主席何文堯接任主席

政府周三(26日)宣布行政長官李家超委任何文堯為海濱事務委員會新任主席,並委任五位新成員及再度委任三位現有成員,任期為兩年,由7月1日起生效。何文堯自2013年起參與委員會工作,並於2018年起擔任委員會轄下港島區海濱發展專責小組主席。

新委任的個人成員為姚柏良、梁進、沈朝生、温子傑和楊全盛;獲再度委任的個人成員為劉昇陽、李國祥和楊偉誠。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歡迎上述任命,她指何文堯先生在優化海濱工作方面經驗豐富,在擔任港島區海濱發展專責小組主席期間展現卓越的領導才能,政府會繼續與委員會緊密合作,推進優化海濱措施,共同建設富吸引力、朝氣蓬勃、暢達和可持續發展的海濱。

甯漢豪感謝吳永順參與海濱相關事務多年,貢獻良多,帶領委員會落實多個海濱項目和措施,推行多項意義深遠的海濱實驗,工作成果豐碩,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