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路十四鄉大型發展項目 發展商已完成九成擴闊行車線等基建

撰文:何倩瑜
出版:更新:

位於西貢西沙路十四鄉的大型私人發展項目,由發展商新鴻基地產全方位改善區內基建和設施,包括擴闊道路、排水排污系統、興建社區設施大樓等。新今日(19日)表示,這些工程歷時六年,耗資數十億元,有九成工程完成,最快在第二季投入服務,不單惠及日後西沙大型住宅項目的居民,亦令十四鄉近萬名居民即時受惠。

新鴻基地產位於西貢西沙路十四鄉的大型私人發展項目,全方位優化該區基建和設施,包括擴闊道路、改善排水排污系統、興建社區設施大樓等。(蘇煒然攝)
新地將一段長1.5公里的西沙路擴闊至四線,倍增可容納的車流量,應付日後西沙發展所帶來的人流車流。(蘇煒然攝)

擴闊西沙路行車線至四線 沿路加三條行人天橋

新地工程管理部高級策劃經理阮學倫今日表示,西沙路是接駁西沙與馬鞍山區的重要車道,原本僅有兩條行車線(來回方向各一條車道),車道狹窄且容易擠塞,一旦出現事故更癱瘓出入交通。為方便出行,新地將一段長1.5公里的西沙路擴闊至四線(來回方向各兩條車道),倍增可容納的車流量,應付日後西沙發展所帶來的人流車流。

為減低車輛噪音對附近居民的影響,新地安裝隔音屏障,道路兩旁亦栽種樹木及植被。

新地工程管理部高級策劃經理阮學倫指,西沙路是接駁西沙與馬鞍山區的重要車道,原本僅有兩條行車線,一旦出現事故更癱瘓出入交通。(蘇煒然攝)

上述工程包括加建三條附設升降機的行人天橋,擴闊行人路,避免人車爭路,發生意外。亦增設單車徑,接駁往馬鞍山、上水以至新界西的單車徑,方便居民或單車愛好者出行。

新地增設單車徑,接駁往馬鞍山、上水以至新界西的單車徑,方便居民或單車愛好者出行。(蘇煒然攝)

工程亦重置多個公共交通設施,包括巴士總站、小巴總站、的士站、公眾停車場,以及沿路的巴士分站,協調政府增設數條巴士線,連接港鐵東鐵線、屯馬線和市區。同時,為方便駕駛人士,新地興建三個車輛迴旋處、交通標誌、街燈等。

優化排水設施 建社區設施大樓

過往西沙的排水設施欠佳,極易出現因暴雨引起的水浸情況,附近鄉村亦缺乏現代化排污設施,新地建造了長約2.1公里的排水渠,同時興建一條接駁至馬鞍山渠務系統、長約3.9公里的排污渠,為各村預留了污水渠接駁位置,有效改善西沙村民的居住環境。

新地工程管理部高級策劃經理張展鴻展示,西沙路基建工程內容。(蘇煒然攝)

新地工程管理部高級策劃經理張展鴻表示,新地興建樓高四層、樓面面積 15萬平方呎的社區設施大樓,而該大樓的其中兩層為公眾停車場,另外兩層則設有安老院舍、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特殊幼兒中心,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工程,各項社福設施將交予政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