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英促規管企業假環保「漂綠」 助綠色經濟健康發展

撰文:李宇婷
出版:更新:

企業產品的環保描述與實際情況不符,誤導消費者,屬於稱為「漂綠」的假環保。香港目前並無專門法例針對漂綠,主要依賴《商品說明條例》。金融界陳振英提議員議案,促請政府盡快訂立規管漂綠的專屬法規,以有效監管和懲處漂綠行為,助力本港綠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香港不少公司愈來愈注重環保。(資料圖片/蔡偉南攝)

綠色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綠色經濟成為全球企業的噱頭,亦引伸漂綠問題。金融界陳振英提議員議案稱,企業的漂綠行為一旦被揭露,便可能面臨法律訴訟和喪失公眾的信任,又指加強對漂綠的規管是大勢所趨,不同地區已陸續出台或制訂規管漂綠的專屬法規。陳振英促請政府盡快訂立規管漂綠的專屬法規,以有效監管和懲處漂綠行為,助力本港綠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工聯會陸頌雄提修正案稱,政府應就環境、社會和管治(ESG),訂立嚴格、清晰的綠色審計原則,包括但不限於強制在港交所上市的企業,定期披露由業務直接和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及密度,並強制企業委任認證機構作獨立審計,以進一步增強規管漂綠專屬法規的約束力。選委界李浩然亦提出修正議案,促請政府盡快確立綠色產品及行為的定義。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說,綠色轉型是國際大趨勢,隨着社會對環保越加關注,企業可能會漂綠,情況令人關注。他表示聯合國成立專家小組,為城市地區訂立正零排放承諾建議,需要各界別共同努力實行。陳浩濂又提到綠色債券計劃發行後展示政府應對環保的支持,豐富綠色生態圈,而計劃得到國際投資者的高度讚譽,擴大投資者基礎,2023至24財政預算案已宣佈擴大綠債範疇。

政府發行綠色債券得到市場支持。(資料圖片)

陳沛良建議平𧗾小企業壓力 李惟宏倡設港版ESG

選委界陳沛良留意到中小企業往往因為缺乏足夠資源與財力,較難取得有關認證,或者做出有關承諾,甚至擔心在日益嚴格市場監管壓力下,更多披露恐怕帶來更多法律風險,影響信用評級,因此政府應考慮平衡。在未有立法前,他認為當局應首先加強公眾教育,消費者亦需理性對待企業環保宣傳,可參考由政府、環團或認證機構所頒布標籤與認證計劃。

鑑於當前不少企業ESG評估較為分散,陳沛良認為當局亦應推動適應區域特徵ESG制定框架,統一標準釐定,或者採用認可專業第三方評級與認證,而非企業各有各做。

金融服務界李惟宏說,政府可探討專門法規,要求市場加強披露綠色項目,強調需要因地制宜,免得制訂過於嚴格的法規。李惟宏表示,不少地區已訂下約束漂綠的規例,香港近年亦不斷優化政策防犯漂綠,包括金管局上月發表可持續金融分類目錄等,建議政府可參考不同地區對漂綠的法規,包括設立港版ESG制度,進一步打擊漂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