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共治計劃女男比例6:4 盧寵茂:唔好覺得男士係強者唔會病

撰文:李宇婷
出版:更新:

政府為推動基層醫療藍圖,以地區康健中心作為樞紐,統籌為市民提供的基層醫療服務。不過,根據政府數據,現時的地區康健中心,用家以年長人士和女性居多,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指措施推行5年,但市民對康健中心的服務仍然不了解;醫衞局局長盧寵茂則回應稱,健康是整個人生都要關注,會加大力度招募會員,包括吸納不同年齡層市民和加強對男士的宣傳:「唔好覺得男人係強者唔會病,一樣要注重健康」,令全民積極參與。

盧寵茂表示地區康健中心積極推廣「一人一家庭醫生」 廖雁雄攝

當局正籌備在明年內將中西區、油尖旺及東區的地區康健站,升級為地區康健中心,屆時全港18區,將有超過一半,即10區由地區康健中心。而政府去年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至今年6月參加人數有約4.5萬人,當中近4成完成篩查後,診斷為高血壓,血糖偏高,糖尿病等。

盧寵茂指,自先導計劃推出後,地區康健中心的每年新增會員人數大幅上升,由2019/2020年度的約2900人,增加超過36倍,升至2023/24年度的每年10萬多人,目前地區康健中心的會員人數已達約26萬3千4百人。

+4

選委界議員管浩鳴今(26日)在立法會大會上指,有研究顯示中心使用率以年長人為主,關注如何鼓勵青年人去使用中心。盧寵茂透露截至今年3月31日,地區康健中心18歲以下會員有3400個,確實年長人士比較多,有退休、慢病較多亦對健康問題較關注等客觀因素,年青人感覺中心和他們沒有關係。

另外,「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的女男比例是6:4,女性佔較多,他說健康是整個人生都要關注,會加大力度推動招募會員,包括不同年齡層和男士:「唔好覺得男人係強者唔會病,一樣要注重健康」,「令全人類、全民積極參與活動」。不過,他也承認肯定是年長人士較多傾向到康健中心,他們也是重點對象。

盧又說,針對一般成年男士比較不主動參加預防性基層醫療服務,例如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康健中心會積極和不同界別合作,主動接觸更多男士,從而推動相關服務。政府又會逐步整合衞生署之下婦女健康中心和長者健康中心等基層醫療服務至地區康健中心,以持續檢視和回應社區需要。

自由黨李鎮強發言。(夏家朗攝)

盧寵茂︰中心不是主要服務提供者

自由黨議員李鎮強認為,康健中心提供的中醫藥服務不足,盧寵茂則回應指中心、尤其是新中心的設置會繼續推進,現有中心會向會員提供中醫管理計劃包括腰背痛的管理計劃等,營運機構會和中醫師訂立服務網絡,病人以共付模式接受服務,截今年第一季,各康健中心已聯繫近400名中醫師成為網絡服務提供者,中醫師會提供食療教育等,至今年3月31日,中心的中醫班組和個人化服務累積約5700服務人次。

盧寵茂又主動提到中醫在戒煙方面能發揮作用,包括耳貼等,康健中心正積極推動。盧又說中心不是主要服務提供者,沒有醫生或中醫師駐在中心提供醫療程序。

狄志遠。(陳葦慈攝)

現時有地區中心推出先導計劃提供精神健康評估,新思維狄志遠關中心如何做及早識別,盧寵茂說中心以評估模式識別有精神患者,再轉介至適合機構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