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酷熱後南海打風? 天文台:電腦預測未有共識 或影響海南

撰文:倪清江
出版:更新:

今日(21日)是二十四節氣的「夏至」,天文台預測副熱帶高壓脊會在今起三日(21至23日)為廣東地區帶來普遍晴朗及持續酷熱的天氣,市區(天文台總部)氣溫最高攝氏33至34度。

高溫之後會否打風?天文台指出,電腦模式對於南海中北部的廣闊低壓槽上是否有低壓區甚至熱帶氣旋生成仍未有共識,美國電腦模式預測它會增強為熱帶氣旋,不過韓國電腦模式及人工智能(AI)電腦模式「盤古」則預測廣闊低壓槽不會進一步發展。天文台指若廣闊低壓槽發展成低壓區或熱帶氣旋,會在下周初大致移向海南至北部灣一帶,而下周初華南沿岸驟雨增多及有雷暴。

天文台延伸預報顯示,本港由今日夏至起兩三日內持續酷熱。(天文台圖片)

天文台科學主任昨(20日)發表新一篇《天氣隨筆》——「南海又打風?」,指出熱帶氣旋馬力斯在5月30日為今年風季揭開序幕,而低壓槽及活躍西南季候風在6月上半月多次為華南帶來暴雨及狂風雷暴;隨着副熱帶高壓脊在本周逐漸影響中國東南沿岸,廣東驟雨減少,天氣轉為酷熱,預料今起三日廣東地區普遍晴朗,天氣持續酷熱。

天文台今早7時50分更新的九天天氣預報顯示,預測今日市區最高33度,明日及後日(22日及23日)最高34度,主要吹南風。下周一至三(24至26日)天氣較差,周一有幾陣驟雨。稍後局部地區有雷暴,隨後兩日間中有驟雨及雷暴。

天文台今早7時50分更新的九天天氣預報顯示,今起一連三日酷熱,下周二及三間中有驟雨及雷暴。(天文台圖片)

南海高溫為廣闊低壓槽提供發展能量 惟垂直風切變不利熱帶氣旋生成

天文台預測一道廣闊低壓槽會在周末期間影響南海中北部,並在下周初靠近華南沿岸,該區驟雨將會增多及有雷暴;若大氣環境合適,廣闊低壓槽有機會發展成低壓區,甚至會進一步增強為熱帶氣旋,熱帶氣旋馬力斯便是一例。

文章指出,現時南海的水溫較高,可以為廣闊低壓槽的發展提供充足能量,但較大的垂直風切變暫時不太有利熱帶氣旋的生成;即使該廣闊低壓槽有所發展,若副熱帶高壓脊維持相當強度,使低壓槽位置偏西,較為接近中南半島陸地,則其進一步發展空間有限。

現時南海水溫較高(左圖);但垂直風切變較大(右圖)。(天文台圖片)

形成熱帶氣旋? 美國電腦模式VS韓國及AI電腦模式「盤古」

天文台表示,目前各電腦模式對於下周初南海是否有熱帶氣旋生成仍未有共識。歐洲電腦模式預測該低壓槽會發展成廣闊低壓區,而美國電腦模式更預測它會增強為熱帶氣旋;不過,韓國電腦模式及人工智能(AI)電腦模式「盤古」則預測廣闊低壓槽不會進一步發展。

不同電腦模式預測下周一(24日)香港時間上午8時地面等壓圖及雨量,對於南海是否有熱帶氣旋生成,各電腦模式仍未有共識。(天文台圖片)

副熱帶高壓脊料引導氣流移向海南島至北部灣一帶

天文台表示,從氣候角度來看,6月中下旬副熱帶高壓脊逐漸向西伸展,覆蓋南海北部及中國東南部。如果這段時間南海有熱帶氣旋生成,它有機會受副熱帶高壓脊西南側的引導氣流影響,大致移向海南島至北部灣一帶。

綜觀而言,下周初南海的廣闊低壓槽會否有熱帶氣旋發展仍有變數,但與其相關的雷雨區會影響華南沿岸,屆時該區驟雨增多。

▼3月24日 有紀錄以來最熱3月天▼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