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基層勞工僅獲最低工資 中國人赴韓打工為何「前仆後繼」?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6月24日,韓國京畿道華城市一間電池廠發生大火,造成23人死亡,包括17名中國公民。
《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赴韓打工的中國人基本都會做底層勞工,大部分從事製造業、服務業、建築業等,但他們的薪資僅與韓國本地同類工作的最低工資標準相當。

2024年6月24日,韓國京畿道華城,消防員在韓國電池製造商Aricell旗下的一間發生過火災的鋰電池廠執勤,將事件中的死難者放上擔架床抬走。(Reuters)

在韓國工作多年的于強透露,韓國的底層勞工基本都是外國人,大部分中國勞工會通過國內或韓國的勞務中介公司招聘,中介公司會負責聯繫僱主,並提供簽證、合同等服務。

多間中介企業的勞務信息顯示,赴韓打工的中國人基本都會做低端勞務,比如免稅店銷售、餐廳服務員、工廠普工、廚師等崗位。有中介介紹,以到濟州島做幫廚為例,每天工作時長10至12小時,包吃包住,月收入約1.2萬元(人民幣,下同)。

另據一家境外勞務服務企業介紹,有韓國工廠招聘崗位包括熱處理、塑料成型、模具、焊接等,月基本工資約10700元,每周44小時或40小時工作制,加班有1.5倍時薪,若加上平時和周末的加班工資後,到手接近17000元。

于強介紹,底層勞務的競爭壓力小,工廠的底層職工大多是外國人。高級勞務人員中,盡管有一部分中國人,但工作也非常辛苦,且韓國特有的加班制度也非常考驗抗壓能力。

韓國最大的華人社區平台「奮鬥在韓國」(下稱奮韓網)網站顯示,在韓中國務工人員主要來自山東省和東北三省,年齡多集中在20至40歲,大部分從事製造業、服務業、建築業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少部分具有技術或語言優勢的人從事IT或技術類工作。

于強介紹,剛來韓國入職一般是通過中介或朋友介紹,還有小部分是跟隨中國包工頭找建築工地。對年輕女生而言,一般選擇有語言需求的職業,例如免稅店、進出口公司的崗位等,一般都是通過朋友介紹。

赴韓打工的中國人基本都會做低端勞務,比如免稅店銷售、餐廳服務員、工廠普工、廚師等崗位。(每日經濟新聞)

在社交軟件上,不少赴韓務工的宣傳信息中,稱當地工資較國內翻了好幾倍,吸引了不少待業者。惟于強稱,近一年韓國受經濟問題影響,工資不變但物價上漲,導致生活成本加大,變相令外來務工人員的收入減少。

他介紹,此前來自中國的打工仔會從事工地類的工作,年薪30萬元至40萬元;服務類的工作,年薪20萬元至30萬元,但現時中國人在韓務工人數稍有減少,近幾年韓國勞務基本都被來自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務工人員代替。

奮韓網統計,一般中國勞工的薪資與韓國本地同類工作的最低工資標準相當,2024年韓國的最低工資為每小時9860韓元(折合約51.5元人民幣),高技能或特殊工種的薪資可能高於普通工種,具體根據工作種類和僱主情況而定,但相較韓國正式工,外勞普遍偏低。

韓國某農貿市場。(每日經濟新聞)

不過,在韓勞務人員的保障值得注意。從事出國勞務服務的企業表示,僱主企業會為工人購買製造業八大保險。但有中介表示,即使公司會為中國員工購買保險,但細節上和本地員工智有區別,例如醫療險的報銷比例不同。

奮韓網指出,按照韓國法律,正式僱傭的外籍勞工享有健康保險、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等基本社會保障,但實際大多為日薪工作,「甚至沒有正規合約,無保險」。

+7

另外,近期赴韓務工的中國人數量減少,與無法辦理工作簽證或居住簽證也有關係。不少人選擇通過中介機構申請,但費用並不便宜,最高要價4萬元,當中涵蓋簽證、入境體檢、提供免費語言培訓,但培訓期間的食宿費用自負。

對於為何收費如此高昂,有中介機構介紹,日本和韓國需要語言考核,但歐洲國家例如丹麥、意大利的室內裝修類崗位都沒有語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