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冪論文查重率0.9%會有負面後果?學者:指標操作時「本末倒置」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內地知名女演員楊冪近日在學術期刊發表署名論文,引起輿論熱議。有網民關注論文的含金量,注意到楊冪此次發文的刊物屬於「CSSCI擴展版」,即學界通常所說的「C擴」,認為一些學院教授一年都不一定排得上一個C擴,亦有人認為發這種文章的難度很高,一個每天行程排滿的明星很難做到。

另一方面,楊冪這篇文章的查重率只有0.9%,引起網民對查重率是否過低的討論。有學者認為,查重的本意是為了證明「創新性」,避免比較低級的抄襲,但目前在操作過程中變得「本末倒置」,還帶來了很多不合理的現象。

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主辦的學術期刊《中國廣播電視學刊》(CSSCI擴展版、北大中文核心)在2024年第六期發表了一篇名為《淺談影視劇中演員創作習慣——以電視劇<哈爾濱一九四四>為例》的文章,署名為「楊冪」,引起關注。隨後,中廣聯合會學術部證實,文章作者確實是知名演員楊冪。該文章基於前一段時間楊冪參演的熱播劇《哈爾濱一九四四》,該劇是由張黎執導的諜戰懸疑劇,2024年4月首播。

論文摘要稱,該文基於影視劇中演員的角色構建,以電視劇《哈爾濱一九四四》中關雪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為例,分析探討演員在創作過程中形成的習慣及其分類情況,指出在角色構建過程中,演員需要對創作習慣及演繹手法進行深度挖掘。通過對演員個體創作習慣的梳理,探究其在角色構建和理解中發揮的決定性作用,強調演員應加強藝術修養,通過不同的表現技巧和內心活動來賦予角色以生命力,進而提升作品的品質和影響力。

另外,該刊物編輯部工作人員表示,在該刊發表文章不收取編輯費、版面費等任何費用。

楊冪在《哈爾濱一九四四》飾演關雪。(微博)

事件引起網民熱議,有人吐槽「演成那樣發論文,把這劇當錯題集使?」、「發表論文很厲害,但同期的影視劇裏的表現一般,這是理論與實踐脫節」。這引來其他網民反駁,「承認別人優秀很難嗎?你行你上啊」、「既然雜誌專業審核能通過,就沒什麽好爭議的」、「我們不能既要求演員有文化,又在他們追求文化內卷時說三道四」。還有人指出,發這種文章難度很高,一個每天行程排滿的明星很難做到,別怪網友雙標。

《哈爾濱一九四四》為諜戰懸疑劇。(愛奇藝)
《哈爾濱一九四四》2024年4月首播。(愛奇藝)

此外,許多網民注意到,發文的刊物屬於「CSSCI擴展版」,也就是學界通常所說的「C擴」。

據了解,內地核心期刊有三大目錄,包括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分別被稱為C刊(南核)、北大核心(北核)和社科院核心。其中,C刊由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制定,故被稱為「南核」,廣義上包括CSSCI來源期刊、CSSCI來源期刊擴展版以及CSSCI來源集刊。至於楊冪發文的來源期刊擴展版(C擴),一般指辦刊水平和學術價值與真正入選目錄期刊還有一些差距但差距不大的刊物。

不過,儘管C擴含金量不如C刊,但還是引得一些碩士、博士「破防」。有網民就表示,一些學院教授一年都不一定排得上一個C擴,更哭訴自己讀博一年連個C擴也中不了,「太難了!」

網民熱議。(微博)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楊冪粉絲表示自己偶像本身就來自「學霸家族」,所以沒什麽大驚小怪的。

2004年,楊冪以專業課第一的成績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她曾在節目中表示,自己家「一堆人在清華」,其中,楊冪的大伯楊曉京就是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她還表示自己的一個表弟和一個表妹也在清華。

楊冪曾表示自己家「一堆人在清華」。(清華大學網站)

另一方面,有網民將楊冪這篇文章進行論文查重後,發現查重率「只有0.9%」,引起網友關注,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據查重軟件介紹,低查重率的現象會帶來一定的隱憂,在學術研究中,合理引用他人的工作是必要的,也是對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若論文的查重率過低,可能意味著作者忽略了對相關研究的引用,從而違反了學術道德和規範。查重率過低也會對畢業論文產生許多負面影響,由於缺乏原創性和創新性,論文可能會被導師、學校或期刊認定為低質量論文,從而影響學術聲譽;引用文獻和參考資料不足,也將使得讀者對論文的可信度產生懷疑,甚至可能引起版權爭議和侵權問題,給作者和學術機構帶來法律風險等。

楊冪為「八五花」頂流女演員,多年來成為票房保證。(視覺中國)

對於這種說法,有網民認為,楊冪文章發表的欄目「交流之窗」是個具有一定靈活性的欄目,重在交流經驗,對學術深度、專業性方面不會那麽嚴苛。

周三(26日),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講師曾培倫向內媒表示,查重的本意是為了證明「創新性」,避免比較低級的抄襲,但目前在操作過程中變得「本末倒置」,還帶來了很多不合理的現象。

曾培倫認為,查重的本意是為了證明「創新性」,避免比較低級的抄襲,但目前在操作過程中變得「本末倒置」。(蘭州大學新聞網)

一方面,其不能達到「證明創新性」的目的,因創新性體現在觀點和視角的新穎上,而不是文字的「不重覆」上。反之,即使是完全沒有重覆的文章,也可能是老生常談的口水話。另一方面,「低重覆率」的硬性指標,也讓論文創新性的評價標準單一化。實際上,人文社會學科的論文大多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建立在大量原典和經典論文的引用和對話的基礎上,才有機會實現一點點的學術創新。

而在周二(25日)中午,中廣聯合會學術部消息指,已關注到網友的質疑,目前正商議,並指因為這是一個熱點問題,中廣聯合會會有一個統一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