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男子戲水遭食腦蟲侵入死亡? 高雄市衛生局:個案是阿米巴痢疾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此前有台媒報道,高雄一名男子頭痛就醫,檢查後發現患者有瀰漫性腦病變,並確認男子感染俗稱「食腦蟲」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經治療後仍不幸身亡。高雄市衛生局6月24日澄清,該男子是痢疾阿米巴原蟲所引起的「阿米巴性痢疾」,並經疾管署確認,並非媒體所稱的食腦蟲引發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炎,且案件發生於2023年。

痢疾阿米巴原蟲。(維基百科)

高雄市衛生局表示,該名69歲男子住在中部,2023年6月因腹部不適到高雄長庚醫院就醫,後出現意識改變及偏癱,收治住院進行腦部病理組織切片結果「疑似痢疾阿米巴」,2023年7月22日由高雄長庚通報「阿米巴性痢疾」,同日經疾管署研判確診,個案最後在7月31日死亡。

衛生局解釋,此案為中部至高雄就醫,雖於2023年7月確診為「痢疾阿米巴」原蟲引發的個案,其腦部組織切片並未分型或做最後病理再確認,並無「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直接證據。另依台灣疾管署資料,今年至今,全台灣皆無「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確定病例。

高雄市衛生局也提醒,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食腦蟲)好發於夏季,民眾於野溪戲水或泡溫泉等活動時,應避免水進入鼻腔,或避免將頭部浸泡於水中;在自然水域戲水時也要避免攪動底部淤泥。戲水或泡溫泉後出現發燒、頭痛、噁心或嘔吐等症狀,應盡速就醫,並告知醫護人員相關接觸史。

美國從1962年至2016年有143人感染「食腦蟲」,僅4人存活,圖為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官網上的「食腦蟲」相關照片(圖片或會引起不安,點圖放大瀏覽):

+2

另外注意個人衛生習慣、飲食衛生、手部清潔及家庭廢水的妥善處理,可防止阿米巴性痢疾感染。

2023年台灣30歲女子感染食腦蟲身亡

2023年,台灣曾出現感染食腦變形蟲導致腦膜腦炎的死亡個案,新北一名30多歲女子近日兩度前往一家室內親水設施遊玩,7月26日出現頭痛等症狀,6天後死亡。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示警稱,該疾病潛伏期約1-7天,發病後死亡率約99%

台灣疾管署當時表示,此宗病例為台灣第2宗確診病例;上一宗確診病例為2011年,該個案因接觸溫泉水感染死亡。

台灣疾管署提醒,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為淡水湖泊、河流中自然生存的單細胞寄生蟲,喜好溫暖環境,能生存於攝氏46度溫熱環境中,在更高溫度下也可短暫存活;溫暖淡水(如湖泊及河川)、溫泉水、工廠排出溫水、含氯量不足的游泳池、熱水器及土壤中都可發現其蹤跡。

6歲男童海邊游水後感染罕見「食腦蟲」 暫無特效藥致死率高達98%

食腦蟲好發於夏季 戶外戲水時避免將鼻腔浸入水中

人類可能在自然水域活動時,將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吸入鼻腔,並沿著嗅覺神經進入腦部而發病,但喝下遭病原體污染的水則不會被感染,也不會透過人與人接觸傳播。該疾病潛伏期約1到7天,發病後病程進展快速,初期症狀為頭痛、發燒、噁心、嘔吐,之後出現頸部僵硬、抽搐、意識變化、譫妄、昏迷等腦炎症狀,發病後死亡率約99%。

台灣疾管署提醒,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好發於夏季,民眾於戲水或泡溫泉時,應避免水進入鼻腔或將頭部浸泡水中,於自然水域戲水時,亦應避免攪動底部池水或淤泥;戲水或泡溫泉後出現發燒、頭痛、噁心或嘔吐等症狀,應盡速就醫,並告知醫護人員接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