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代言人|跑馬地紙盒藏屍兇手疑另有其人 究竟咩係CSI效應?

撰文:關穎賢
出版:更新:

發生於1974年的跑馬地紙盒藏屍案震驚全港,相隔48年,仍然有很多人經常提起。J2節目《逝者代言人》邀請了全球首位華人齒科法醫梁家駒醫生,解構這宗全港首宗憑科學鑒證而定罪的謀殺案、當中離奇的案情及多個疑點。

48年前發生了一宗轟動全港的謀殺案,據當年傳媒報道指,16歲少女卞玉英失蹤一夜後,被發現置於跑馬地路邊的紙盒內,全身赤裸及有多處瘀傷,乳頭被割及陰毛遭燒焦,相信是被勒斃,而死前曾被虐打,處女膜仍完好,沒有被強姦。此乃是香港開埠而來首宗無目擊證人、無認罪口供、單憑科學鑑證而定罪的謀殺案。

由於案件是全港單憑科學鑑證定罪的謀殺案,讓全香港都非常關注,可惜當時的科學鑒證還未成熟,令案件疑點重重。首先,當時法醫解剖後將死者的遇害事件設定為晚上9時至12時,及後將事件推前至6時至12時。梁法醫解釋利用屍體溫度來判斷死亡事件,因屍體會因環境變化而改變,至今仍不是最準確的方法。

全球首位華人齒科法醫梁家駒醫生。(節目畫面)

至於極具爭議的衣物纖維,在死者指甲找到的269條纖維中只有7條跟歐陽炳強所穿的西裝纖維吻合。其實在不同衣物當中都有大量不同的纖維,就算兩件不同衣物而製作時採用了相同布料,兩件纖維都會問題,但在這宗案件中,269條纖維中的7條吻合其實非常少,亦不足以證明歐陽炳強就是兇手。在法醫報告中指死者死前極力掙扎,有機會在兇手留有抓痕,但歐陽炳強身上沒有傷痕,亦不能以這點來認定歐陽炳強是兇手。另外,歐陽炳強獨自在雪糕店當值,難以抽空殺人棄屍。

有指死者的陰毛被洛鐵器燒焦。(節目畫面)

此外,死者外出當晚是要上夜校,可惜當晚的點名簿竟然不知所終,警方未有調查是否與謀殺案有關。由於歐陽炳強被認定為兇手後,有兩位證人碰巧是死者的夜校同學,指在渡輪上被歐陽炳強燒裙,令陪審員認為歐陽炳強有前科才將他定罪。有不少人以陰謀論推測,兇手很可能是死者夜校的同學,更猜測是同學們要包庇真正兇手,將責任推卸在歐陽炳強的身上。

最後,梁法醫問到大家可知道「CSI效應」是什麼。由於法證被電視劇或電影形容得很神奇,大家以為看到一點點線索就能猜得到全部。這個現象在近二十年做了很多研究,因這個效應令陪審員或大眾對科學證據有不同的看法,可能看到只有一丁點的證據就將人判罪, 但其實還有一些商榷的餘地。

其實法醫在犯罪現場找到的證據非常有限,因為很多時候都找不到完全、完整的證據,所以需要很多其他不同的調查方案。有時候個別陪審員或大眾的想法是先入為主,令他們認為被告有罪。案件發生了接近50年,今時今日未必會接受這麼小的證據。現今科學進步了,能做的比以前多,而DNA亦是非常有力的證據,閉路電視亦是非常有利的環境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