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特地去了趟哈爾濱 東北與遠東合作前景如何?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2013年以來,普京總統和中國國家領導人會面40餘次,一直保持着密切溝通。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轉載 作者:王慧、房佶宜

普京的這次「中國行」既是對「去年3月中國最高領導人訪俄的回訪,是外交禮儀上的機制性安排,也體現出俄羅斯在與美西方對抗加劇的嚴峻挑戰下,想要『向東轉』的迫切。」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華東師範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軍告訴觀察者網。

劉軍表示,中俄元首外交在兩國關係發展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規劃了中俄合作的大方向、描繪了中俄合作的新藍圖、保障了中俄關係長期健康穩定順利發展。

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學術委員會主任科爾圖諾夫也向觀察者網表示,在過去的11年裏,中俄兩位領導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他們的領導下,「俄中關係不可能出現重大危機,即使是最困難的問題,他們也總能找到解決辦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隨普京出訪的俄方代表團陣容「豪華」,包括6位副總理、俄外長拉夫羅夫、國防部長別洛烏索夫、財政部長西盧安諾夫、央行行長納比烏林娜和聯邦安全會議秘書紹伊古等。

劉軍認為,這是普京重視對華關係和中俄合作的表現。「在兩國元首的外交引領之外,也要確保不同部門的領導加強對華交流和合作。」

因此,我們看到,中俄聯合聲明長達萬字,涉及方方面,光是「合作」就被提到130次。

普京2024年5月17日轉抵哈爾濱,俄方機隊17日出現在哈爾濱機場(讀者提供)

俄羅斯遠東和中國東北地區合作前景如何?

此次普京的訪華行程共2天,除了北京之後,他還去了趟哈爾濱。

在哈爾濱,普京出席了第八屆中俄博覽會和第四屆中俄地方合作論壇開幕式、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師生會面、向蘇聯紅軍烈士紀念碑獻花、參觀了東正教聖母守護教堂......

劉軍認為,選擇哈爾濱是中俄兩國外交團隊協商的結果,主要目的是使國事訪問更豐滿、更有意義、更有成果。

另外,「哈爾濱本身是中國最有俄羅斯情結的城市,也是中俄合作的前沿陣地,普京去哈爾濱也體現了他對中俄地方合作的重視。」

科爾圖諾夫則表示,哈爾濱是俄中合作的重要象徵。「20世紀以來,中俄許多雙邊互動都是通過哈爾濱進行的。顯然,普京希望將哈爾濱提升為雙邊在商業、教育、文化和人文交流等各領域合作的天然樞紐。」

「哈爾濱市和黑龍江省有很多未開發的潛力,在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的跨境合作中尤為重要。」科爾圖諾夫還提到了近年來黑龍江在經濟增長放緩、人口外流等問題,他認為與俄羅斯的合作可能是克服這些問題的途徑之一。

當下,俄羅斯已經將遠東開發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近兩年普京多次視察遠東。觀察者網注意到,2024年的新年首次視察,普京也選擇了遠東的楚科奇自治區。

「他想把遠東的開發和振興作為抓手,帶動整個俄羅斯的振興,因此他很重視俄羅斯遠東和中國東北地區的地方合作。」劉軍說。

眾所周知,此前,俄羅斯的經濟重心長期在其歐洲部分,對遠東、西伯利亞的開發力度不夠。近年來,在俄羅斯「向東轉」的背景下,從普京到俄羅斯政府都非常重視遠東,設置了一些超前發展區、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

「這些政策目前效果還不是非常明顯。」劉軍指出,遠東雖然資源豐富,但在開發過程中面臨着資金投入不足、基礎設施不夠、人口下降、年輕人流失等困難。

從遠東和中國東北的地區合作來看,「近年來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比如說中俄邊境公路橋、鐵路橋陸續通車,在經貿、人文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中俄過去幾十年的合作中對該地區沒有積極的認知,負面新聞較多,因此很多企業擔心,對這裏投資的時間長、回報慢、風險大。」

劉軍認為,俄羅斯遠東和中國東北地區合作是有前景的,但不能幻想它短期內有很大的成果,需要時間和耐心。

普京訪華:2024年5月1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又譯普丁或蒲亭)抵達哈爾濱,這是他此次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第二個城市。圖為他5月17日參加第八屆俄中博覽會和第四屆地方合作論壇開幕禮並與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會面。(Sputnik/Mikhail Metzel/Pool via REUTERS)

圖們江口岸、黑瞎子島......中俄邊境合作值得期待

中俄兩國元首在共同會見記者時表示,加強口岸和交通物流合作,聯合聲明中提到的圖們江出海口也成為當下的討論熱點。

圖們江流經中朝俄三國,是注入日本海的重要河流。中俄聯合聲明中寫道:「雙方將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就中國船隻經圖們江下游出海航行事宜開展建設性對話。」

未來如果圖們江的出海口打開,這會讓吉林和整個東北地區從中受益。

去年,海關總署聯合三部委批覆同意吉林省進一步擴大內貿貨物跨境運輸業務範圍,增加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參崴港)作為內貿貨物中轉口岸,這一消息引起廣泛關注。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衣保中教授告訴觀察者網,吉林省沒有出海口,還肩負着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建設的任務,因此希望尋求一個面向日本海的向東的出海口,這是吉林省長期追求的目標。

衣保中說:「以前,吉林的出海口主要局限在俄羅斯納霍德卡港。這個港比較小,且目前港口條件不是特別好。而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比較成熟,運輸條件非常好,一旦開放可以降低很多成本。」

實際上,從2007年開始,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就和東方港、納霍德卡港一起參與了中國「內貿貨物跨境運輸」的試點運作。

科爾圖諾夫認為,接下來,對於吉林省和黑龍江省來說,符拉迪沃斯托克可以發揮比過去更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開始考慮在東北亞建立不受國界限制的『自然經濟區』,這樣的區域可能不僅涉及俄羅斯和中國,還包括其他感興趣的國家,甚至包括朝鮮。」

「在提高必要的物流和運輸基礎設施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科爾圖諾夫提到一些積極的變化,比如說,在俄羅斯方面推遲了幾次之後,2022年底,中俄首座橫跨中國黑龍江(俄羅斯稱阿穆爾河)的跨境鐵路橋終於開通。

該橋連接俄羅斯遠東地區猶太自治州下列寧斯闊耶市和中國黑龍江省同江縣,年過貨能力超過2000萬噸。

「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橋樑、過境點、高速公路和港口設施,以服務於日益增長的貿易和人員往來。」科爾圖諾夫補充道。

觀察者網注意到,在積極支持地方合作和邊境合作方面,雙方還在聯合聲明中提到,要遵循睦鄰友好、尊重國家主權的原則共同開發黑瞎子島(大烏蘇里島)。

黑瞎子島地處我國最東端——處於「金雞」版圖上「雞冠」位置,總面積約335平方公里,是一塊中俄界江黑龍江、烏蘇里江交匯處沖積而成的三角洲,撫遠水道連接「兩江」,使其成為三面環水的島嶼。

2008年10月,中俄兩國政府在島上舉行了中俄國界東段界樁揭幕儀式,黑瞎子島西側約171平方公里陸地及其所屬水域正式劃歸中國。這也標誌着中俄長達4300多公里的邊界線全部確定。

劉軍說:「黑瞎子島現在基本上是中俄各佔一半,中方一側的開發已經啟動了,俄方一側還沒開始。這一次聯合聲明中的表述說明,俄方認為中俄可以聯合開發黑瞎子島。」

2024年5月1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又譯普丁或蒲亭)抵達哈爾濱,這是他此次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第二個城市。圖為他5月17日參加第八屆俄中博覽會和第四屆地方合作論壇開幕禮並發表講話。(Sputnik/Mikhail Metzel/Pool via REUTERS)

中俄的利益匯合點主要在哪裏?哪些領域值得關注?

中俄兩國元首表示,要積極尋找兩國利益匯合點,發揮各自優勢,深化利益交融,實現彼此成就。

2023年,中俄雙邊貨物貿易額達到2401億美元,提前實現了兩國元首共同確立的2000億美元的貿易目標,這是中俄兩國不斷深化全方位互利合作的一個縮影。

「中俄經濟的互補性很強,」劉軍說,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石油、天然氣,中國向俄羅斯出口家電、汽車等。就像王毅外長所說,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入中國千家萬戶,中國汽車行駛在俄羅斯大街小巷。

他認為,接下來中俄雙方經濟合作會圍繞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八個重點方向展開。「投資合作是目前中俄之間的弱項,中俄聯合聲明提到,要加快制定並於2024年批准新版《中俄投資合作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截止日期,說明兩國意識到了投資合作是需要加強的,我覺得這是未來要突破的重點方向之一。」

科爾圖諾夫說,他認為,中俄雙方「在北極、綠色轉型、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以及推進新的多邊主義模式等領域的合作將迅速增加」。

關於北極方面的合作,觀察者網注意到,中俄聯合聲明提出,在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機制框架下成立中俄北極航道合作分委會。

「這為北極合作提供了機制保證。」劉軍說,之所以將北極航道問題提上議事日程,是因為現在全球氣候變暖,北極航道通行時間變長,並且相較於傳統航線,從我國通過北極航道到俄羅斯、歐洲的時間更短、成本更低。

除了上述領域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兩國元首還提到了在金磚和上合組織內的合作。

今年,俄羅斯擔任金磚國家輪值主席國,年內中方將接任上海合作組織輪值主席國,雙方將相互支持彼此主席國工作,構建更加全面、緊密、務實、包容的高質量夥伴關係,團結壯大「全球南方」。

「中俄兩國不僅是這兩個組織的創始成員國,也是主導性的大國。中俄在這兩個平台的合作是比較順利和成功的,從金磚和上合不斷上升的影響力和吸引力上體現出來。」劉軍表示。

他說,上合、金磚等組織的發展壯大,本身就是「全球南方」團結壯大的表現。「全球南方」的主力在非洲和拉美,目前中俄和這些國家各自都有不少合作。「我認為,接下來中俄可以在對非政策、對拉美政策上進行協調,共同推進合作,效果會更好。」

科爾圖諾夫則認為,「全球南方」不可能在單一平台上實現團結,無論是金磚國家、上合組織,還是其他組織。「中俄必須要在眾多相互嵌套、職能重疊、成員混雜的多邊機構中開展工作,讓這些多邊機構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