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同意與蓬佩奧會晤?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正如文章「美國視角:蓬佩奧對華強硬不因夏威夷會晤而改變」所說,和中國高級外交官楊潔篪閉門會晤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作為一名強烈宗教保守色彩的政客,當前不可能改弦易轍,對華姿態並沒有轉變。

6月22日,美國國務院宣布,將四家中國官方媒體機構認定為「外國使團」,促使它們向美國國務院提供在美員工的名單及他們在美租賃或持有的房地產清單。美國助理國務卿史達偉(David Stillwell)稱美國此舉是清理門戶。

同日,蓬佩奧繼續通過媒體對這次閉門會晤的內容進行公關,提到雙方在軍事議題上各持己見。比如,楊潔篪對美國決定向台出售F-16系列戰機表達不滿,而蓬佩奧則強調對台軍售完全適當。蓬佩奧還批評中國關押加拿大人康明凱(Michael Kovrig),並強調自己和加拿大站在一起。

2018年6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這也是蓬佩奧擔任國務卿以來的唯一一次訪華。(Reuters)

蓬佩奧作為美國首席外交官,應該是中國對美外交渠道的正式、優先溝通對象。但是,自從由中央情報局(CIA)升遷執掌國務院以來,蓬佩奧多次將對華經貿議題同美國國家安全、人權及價值觀相捆綁,對中國進行意識形態化的攻擊和施壓。尤其是他圍繞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的不實指控,遭到中國政府的反擊。三次和楊潔篪的通話均無果而終。中國官方欄目《新聞聯播》多次點名批評蓬佩奧的國務卿「資格」、甚至人格。

可以說,中國政府已經基本上放棄將蓬佩奧當做一位外交官對待,或者不會將其視為對話者。但無論是誰先提出會晤請求,為何楊潔篪最後還是答應赴美同他舉行閉門會晤呢?

在5月20日向國會遞交的《美國對華戰略方針》中,特朗普政府曾提到,為了符號意義和盛大場面而與北京接觸「毫無價值」(no value),而當「靜默外交」(quiet diplomacy)不奏效時,美國就會對中國強化公開施壓。這次蓬佩奧和楊潔篪在夏威夷的會晤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靜默外交」。

這說明,經歷了數月不顧「面子」的輿論戰後,雙方都不希望關係繼續惡化,願意另闢蹊徑,通過非正式的方式緩解雙邊關係的持續緊張。

中國高層也意識到,儘管中國不認可蓬佩奧的國務卿資質及言行,但他畢竟還是特朗普暫時最為信任的幕僚,在白宮佔據絕對話語地位。這一點從他引領的對華疫情及科技輿論戰就能看出。中國也明白,蓬佩奧的對華指控也是白宮內部壓力所致,也是出於特朗普選舉策略的考量。而且,蓬佩奧言行符合民主、共和兩黨對華強硬的共識,中國不可能對這一現實視若無睹。

2019年6月29日,習近平和特朗普在G20大阪峰會期間會晤。根據前白宮國安顧問博爾頓新書爆料,特朗普曾在此次會晤中請求習近平助他連任。(Reuters)

有美國學者認為中國將蓬佩奧此次夏威夷之行形容為中美的又一個「尼克遜訪華時刻」(“Nixon coming to China”),但這並意味着蓬佩奧已經由一個挑釁者轉變為對話者。無論中國決策者究竟如何看,但楊潔篪願意赴會,就說明中國願意創造和談的機會,也好讓特朗普政府應對國內各種亂局時靜下心來,想辦法「穩定」雙邊關係。

而且,從戰略層面考慮,雖然這種對話無法改變對方的觀點,但從大方向來看,有助於彼此在分歧拉大、互信最低的時候,通過這種靈活、務實、低調的外交實踐為雙邊關係降温。

最重要的是,中國也理解,競選連任是特朗普當前最迫切的政治任務,雖然此次會晤雙方各取所需,但特朗普的「需求」似乎更多一些。這一點從蓬佩奧會晤後發Twitter唯獨強調「中國完全遵守貿易協議承諾」就可以看出。而同一時期白宮前國安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新書爆料「特朗普倚重中美協議尋求連任」也能說明這一點。

所以,在中國看來,蓬佩奧在對外交往中難免「公器私用」,為特朗普連任競選服務。從這個角度講,中國也沒有必要將其拒之門外,而是要當面就中國主權利益向他劃紅線,防止雙邊關係在大選年脱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