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秘訣|食素更長壽? 研究揭這樣吃才可活到100歲!

撰文:浩賢
出版:更新:

近年來,健康意識抬頭,食素養生的風潮大行其道,但這真的比較健康?有研究就指出,若想活得長壽,比起每週進行嚴格飲食控制,更重要是維持飲食的多樣性。

據外媒報道,不吸煙、加強運動和多樣化飲食是長壽的最重要因素。研究發現,那些每週飲食更加多樣化(包括肉類)的人,比那些飲食限制更嚴格的人(純素食者),活過百歲的可能性提高23%。

該研究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Network Open),自1980年閞始,每隔數年就會招募的長者加入調查,最終參加者人數高達 5,222 名80歲以上的長者,他們的平均年齡為94歲,其中大部份為女性,幾乎遍布大陸所有省份。

為了解飲食多樣性對壽命的影響,參與者被問及吃9種食物的頻率:穀物、蔬菜、水果、大豆及其製品、雞蛋、肉類、魚類、牛奶和乳製品以及油。結果表明,每週至少吃全部 9 類食物的人更有可能活到 100 歲。

報道又指出,2022年澳洲一篇關於各國肉類消費和預期壽命的論文,表明平均消費肉類較多的國家,其民眾的預期壽命也較高。事實上,肉類被認為是蛋白質和許多其他必須營養素的重要來源。其中就包括維他命 B12,植物中不存在維他命 B12,人體利用維他命 B12 幫助從食物中提取能量並維持血球健康。 專家表示,肉類也是鐵的豐富來源,鐵有助於紅血球將氧氣輸送到全身。

在2022年澳洲的研究中,當時首席研究員Arthur Saniotis博士就曾表示,「雖然這對我們中的許多人來說並不出奇,但仍有必要指出這一點......肉類對我們整體健康的貢獻不僅僅是攝入的卡路里數量,還有其自身的成份,如果飲食中沒有肉類,我們可能無法茁壯成長。」而在另一篇2015年的論文則發現,持續吃素10年的人,因任何原因死亡的風險均比吃肉的人高20%。

抗衰老食物有哪些?抗老化飲食原則(按圖👇👇👇)

+15

相關文章:長壽秘訣|飢餓感有助延長壽命、減緩老化?8大營養素助抗氧化

如何吃肉最健康?

一般而言,深受大眾喜愛的烤肉,以及長時間加工製成的煙燻肉品,由於高溫煮食或將食物直接接觸明火如燒烤、煎炸等,都可能含有較大量的雜環胺及多環芳香烴等致癌物,因此是建議盡量減少食用的。

要吃肉吃得健康,可先以水煮或蒸熟料理肉類,以減少高溫烹調的時間;若真的要吃烤肉,就要防止局部過熱,避免烤焦。除了考慮癌症的發生率之外、對於高血壓、肥胖與心血管疾病等常見健康問題亦需要多加留意。另外,由於紅肉較白肉脂肪含量高,且有較高比例之飽和脂肪酸,較易導致肥胖與血中膽固醇增加;而加工肉品含鈉量高對於長期心臟血管保健仍須注意。

建議肉類的選擇與烹調方式:

1. 多選擇白肉,如:家禽或魚類,含脂肪與飽和脂肪量較低。

2. 選擇紅肉時盡量選低脂的部位如牛腱、豬後腿肉等,烹調前先撇除高脂肪的部份。

3. 控制紅肉類每週紅肉攝取不超過500公克(相當於16oz的牛排),盡量少吃加工肉品。

4. 注意烹調溫度,以不高過攝氏100度的溫度煮食,通常油炸食物的溫度會高達攝氏160-180度。

5. 煮食時,把肉切成小塊,多翻動,以縮短煮食時間。

6. 避免吃烤焦或煙燻黑了的部份。

當然除了避免過量攝取肉類或加工食品,減少這些毒性物質進入體內。當身體遇到毒性物質,也有自體的修復機制,不過此機制需要其他營養參與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因此可多攝取富含抗氧化物質(維他命A、C、E等)、多酚類食物(如花青素、兒茶素、異黃酮等),這些物質通常來自新鮮的蔬菜水果。日常可以採取「彩虹攝食」的原則,攝取不同顏色所含的營養素。成人女性,應天天攝食七份蔬菜水果,其中應有四份蔬菜及三份水果;而男性成人,則應每天攝食九份蔬菜水果,其中應包含五份蔬菜及四份水果。

食物對身體的影響並非一朝一夕之事,所以應盡早培養均衡營養健康飲食的習慣,才是最健康的方式。

【延伸閱讀,更多銀髮保健養生建議】

5招長壽秘訣(按圖👇👇👇)

+11

相關文章:長壽秘訣|飢餓感有助延長壽命、減緩老化?8大營養素助抗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