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靠「新疆優勢」做實「共同市場」?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在逆全球化與地緣政治博弈加劇的背景下,中國面臨的國際經濟環境、地緣政治環境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烏克蘭戰爭的爆發和持續,不僅顯著激化了國際地緣政治衝突,還大大增加了國家集團之間軍事衝突及擴散的可能性。中國過去參與或推動的多個全球及多邊議程,都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和衝擊。尤其是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戰略倡議,面臨來自主要海權國家的強烈反對和干擾。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強化周邊外交並與周邊國家做實共同市場,具有與過去不同的特殊意義。

本文獲《安邦智庫》授權轉載。

中國與周邊國家構建「共同市場」,這是安邦智庫(ANBOUND)在2008年之後提出的戰略建議。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中國企業「走出去」、對外投資明顯增多。一方面,這是中國深入參與全球化的需要,中國需要與其他國家共建和分享全球市場;另一方面,這也是對外轉移和輸出技術與製造能力的需要,同時,還可伴隨著人民幣走向國際市場。

面對複雜的國際環境,如何確保中國的「走出去」獲得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與其他國家取得共贏?安邦智庫創始人陳功提出,中國應該與其他國家進行深度合作,在法律創立、制度安排和政策體系建設的基礎上,提供技術、製造能力和金融資源等支持,協助相關國家和地區共同構建、擴大和分享市場空間。

對相關國家來說,透過中國的共建可提升產業和經濟發展水準,做大市場;對中國來說,透過共建合作擴大了海外市場。這即是建設「共同市場」的核心目標。

自從上海合作組織架構建立之後,普京(左一)就主動藉助國際組織來介入阿富汗問題,試圖藉助這一組織排除滲透入中亞的北約勢力。相比之下,以習近平(中)為首的中方更傾向於「一帶一路」的開發,並不熱心權力轉移。(新華社)

還要指出的是,安邦智庫提出的「共同市場」概念,與安邦宣導的另一個戰略——「新絲綢之路」有關。實際上,「新絲綢之路」與中國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一帶」)在策略方向和內涵上是一脈相承的。要強調的是,要推進「共同市場」、「新絲綢之路」或「一帶」,與中國地緣關係密切的陸權國家應該成為最優先考慮的對象。原因在於,「新絲綢之路」戰略的核心是基於陸權,而非海權。這也是「一帶一路」在實施時,後者(即「海上絲綢之路」)遭遇的阻力要遠大於前者的重要原因。

基於上述邏輯,從戰略實施的角度來看,安邦的研究人員認為,中亞國家是中國建設「共同市場」、實施「一帶」的最優先區域和國家。原因在於,中亞國家都是陸權國家,地緣上與中國相近,而且中國與中亞國家已有一些基礎的合作框架,比如上海合作組織就能成為不錯的合作平台。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的世界裡,中國推進與中亞國家的務實合作,將過去的戰略構想在新背景下加以落實,對中國極富現實意義。比較中東地區當前出現的和平發展趨勢,就可看出在中亞地區落實和平發展的重要意義。

圖為烏茲別克新聞處發圖,應烏茲別克總統米爾濟約耶夫(Shavkat Mirziyoyev,左)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2022年9月14日至15日對烏茲別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在撒馬爾罕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圖為兩人15日在峰會舉行前握手。(AP)

我們注意到,圍繞「和平與發展」這一主題,中國近期已經有一系列的外交行動。在國家層面,習近平主席親自推動了領袖外交,從2022年11月份的G20峰會,到2022年12月出席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並對沙特進行國事訪問,再到2023年3月在北京促成沙特與伊朗兩國關係的正常化,這一系列外交活動對於改善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地方層面,3月26日至30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馬興瑞率中國新疆友好交流訪問團出訪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落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22次會議、在中亞進行國事訪問時同各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

2022年12月9日下午,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在沙特首都利雅得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峰會並發表題為《弘揚中阿友好精神 攜手構建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的主旨講話。(新華社)

從公開報道可見,新疆訪問團在三國連續開展了高層會見、會商座談、經貿合作、考察調研、友城交流等一系列活動。馬興瑞先後與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的總統、總理分別進行會談,就推動中國和各國元首重要共識落地、擴大中國新疆同各國地方間交流合作進行了充分溝通。

在哈薩克,訪問團先後訪問了阿斯坦納和阿拉木圖,與哈薩克政府有關領導和相關市州負責人會談,舉行第二屆中國(新疆)—哈薩克毗鄰地區友好合作對話會,與阿拉木圖市和東哈薩克州、阿拉木圖州、阿拜州、杰特蘇州締結友城關係。在烏茲別克斯坦,訪問團先後訪問塔什干、撒馬爾罕,與塔什干州、撒馬爾罕州舉行了締結友城活動,舉行合作專案簽約儀式。在吉爾吉斯比斯凱克,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與吉爾吉斯共和國內閣意向備忘錄,與吉方伊塞克湖州舉行締結友城活動,雙方相關企業建立合作機制、簽署合作協定。

要強調的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中國與中亞的合作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踐行者、落實者的角色。由於地緣和傳統的優勢,要推動中哈、中烏、中吉關係邁上新台階,新疆是國內最有優勢、最重要的載體。簡言之,新疆應該成為中國與中亞地區合作的「國家擔當」,要在其中發揮戰略作用。如果中國與中亞國家能夠共同合作,形成當前紛亂世界中的「地緣經濟繁榮區」,新疆不僅能在國家戰略中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還能從中獲得實際的經濟發展機遇。

山東日照市早前開通接駁中亞的貨櫃國際班列。(視覺中國)

在宏觀層面,安邦智庫的研究人員認為,新疆今後可能需要抓好如下重點領域:

第一,抓住中吉烏鐵路建設的機遇。作為中歐班列南部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吉烏鐵路已經規劃了至少25年。由於擔心這條鐵路對中亞地區產生過大的影響,俄羅斯過去一直未對此鐵路鬆口。烏克蘭戰爭爆發後,俄羅斯總統普京終於表示不再反對中吉烏鐵路專案。中吉烏鐵路原定於2023年開工,將對未來相關區域的貿易、物流、投資、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等帶來巨大的機會。在中吉烏鐵路的建設和發展中,新疆是一個重要的支撐點。

第二,新疆需要全面扮演好中國向西發展的大通道。向西發展、構建和平穩定的中亞環境是中國的戰略目標之一。在國家層面,就是把龐大的中國經濟體與中亞地區相連,並進一步與歐洲相連。現在,中國努力多年的中歐班列通道已經具有一定基礎,今後新疆需要強化並加強中歐班列的連通作用。中吉烏鐵路也是新疆可發揮作用的重要通道,建成後將是從中國運輸貨物到歐洲和中東的最短路線,貨運路程將縮短900公里,節省7天至8天時間。

2023年3月28日,第二屆中國(新疆)—哈薩克毗鄰地區友好合作對話會在阿拉木圖舉行。(觀察者網)

第三,新疆要將國家戰略、大戰略通道的優勢與本地發展結合起來,集聚經濟要素、產業要素和人才要素。國家對新疆、西藏等西部邊境地區並無經濟「政績」的要求,但這並不意味著,西部地區不能因此而完全放棄經濟發展。在未來,不管是國家發展還是地方發展,經濟都是最重要的基礎,是最大的政治。與自然條件相對惡劣的西藏不同,新疆發展經濟有著較好的基礎,完全可以借著未來若干年的國家戰略落地機遇,吸引更多的經濟要素和產業要素向新疆集聚。

第四,新疆要注重吸引人才,尤其是吸引內地人士進入新疆。客觀來看,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近年新疆地區存在規模不小的人口流失,從新疆流向內地。毫無疑問,人口及人才流失的趨勢與新疆未來的發展趨勢不符。未來,新疆要高度重視解決人口與人才流失問題,有兩個關鍵:一是發展環境要穩定,同時要保持寬鬆。所謂寬鬆,是在國家和地區穩定之下的新疆市場發展環境。二是對企業的態度要好、服務要好,尤其是要創造、優化對民營企業的營商環境,要讓民營企業家覺得新疆有業可興、有人可用、有錢可賺。在強化營商環境的同時,國有企業在新疆的發展也必須有邊界,聚焦於主業,不能什麼都想吃、什麼都想占,而且有時候吃相很難看。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總體來看,在逆全球化與地緣政治博弈加劇的背景下,中國強化周邊外交,並與周邊國家做實共同市場,具有與過去不同的特殊意義。在新形勢下,擁有西部最強地緣優勢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應該成為國家向西發展戰略中的國家擔當,借助中亞地區發展,做大新疆的經濟規模,改善營商環境,吸引人口和人才向新疆集聚。